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江格尔

江格尔

书名。卫拉特蒙古民间长篇英雄史诗。亦作《江嘎尔传》。与《格斯尔》、《玛纳斯》被称为我国游牧民族三大史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学遗产。一般认为其某些篇章产生于原始公社末期或阶级社会初期阶段,最初在“林木中百姓”间流传。在漫长历史岁月中,不断地发展、充实和提高,至15世纪进一步完善定型,在卫拉特地区开花结果,并通过民间艺人一江格尔齐们的演唱,流传到蒙古族各居住地区。其成功地塑造了部落盟主江格尔、红色雄狮洪古尔、智多星阿拉谭策古、铁臂力士萨布尔、神箭手哈布图、雄辩家明彦等个性鲜明的形象,并赞美英雄们的坐骑,具有浓郁游牧生活气息。反映蒙古民族尚武爱马性格。通过描述江格尔及其12名“雄狮”英雄、35个虎将、8000名勇士率领广大群众,与严酷的大自然和侵犯掠夺者代表一恶魔蟒古斯的斗争,反映卫拉特人民崇拜英豪、仇视邪恶、反对侵犯、追求幸福、共同保卫理想乐园“宝木巴”的民族精神和美好愿望。篇章结构、故事情节具有游牧民族说唱艺术特点,每篇叙述一个完整故事,可单独成篇,便于在游牧地区演唱。全诗又以江格尔为核心联成一个整体,保持情节连续性。通篇贯穿着勇士们爱国主义精神和顽强斗争意志。其浓厚抒情色彩、鲜明民族风格、精巧构思和丰富多彩语言,把蒙古族英雄史诗推向一个成熟阶段。内容涉及蒙古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研究蒙古族尤其卫拉特民族文学、历史、艺术、民俗、语言、建筑、武器等的珍贵资料。现有德、日、俄、托忒、乌克兰、格鲁吉亚、鞑靼、藏等各种文本行世。回鹘体蒙文方面,1910年出版10章本,1958年出版13章本,1983年出版15章本。1980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用托忒文出版15章本,1985年和1988年又出版8万诗行60章文学版本第一、二卷。汉文方面,195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边垣编译本《洪古尔》,后又有色道尔基翻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3章本,1988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霍尔查翻译的15章本。现搜集、整理、研究工作正在新疆进一步发展,取得令人瞩目成果。

猜你喜欢

  • 合迷里

    即“哈密”(1630页)。

  • 娄叡

    ?—570东魏、北齐大臣。字佛仁。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古城)人。鲜卑娄氏(匹娄氏,原为吐谷浑属部)。魏南部尚书娄拔子,北齐神武明皇后※娄昭君之侄。幼孤,被叔父太原王※娄昭所养。善骑射,有武干。初为

  • 马骏墓

    墓在北京市日坛公园内西北角。※马骏(1895—1928)是吉林宁安(今属黑龙江省)人。回族。学生时代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觉悟社”。1927年任中国共产党北京临时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同年底被捕,

  • 圈地

    清初满族统治者为安排八旗官兵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清政府对北京周围500里内广大汉族官民的田地,先后经过3次大规模的圈占:第一次是顺治元年(1644)十二月,令户部圈占近京州县无主荒地及明朝皇亲、驸马、公

  • 浩海太尉

    见“浩海达裕”(1934页)。

  • 建州右卫

    见“建州卫”(1543页)、“建州左卫”(1543页)。

  • 委兀儿趁

    见“委兀慎”(1454页)。

  • 阿尔根部

    哈萨克族部落名。清代汉籍称“阿尔斡”,中玉兹(左部哈萨克)主体部落。多数学者认为,该部系拔悉密和葛逻禄人融合组成。18世纪时,分布于七河流域西、北地区。一度附属于准噶尔。乾隆二十二年(1757),随阿

  • 覃公旺

    明宣德时广西壮族起义首领。广西思恩县人。宣德(1426—1435)初,因不满地方官府欺榨,聚众举事,攻占思恩县大、小富龙三十余峒,固守险阻,以拒官军。后被官军夹击所败,被俘遇害。

  • 斜鲁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大而峻”之意,是描绘山的形容词。金代女真族人有以此命名者。如世宗子完颜斜鲁,封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