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汗八里

汗八里

即“大都”。

猜你喜欢

  • “论逋”之简称。藏语音译,意为“臣”,又作“相”。吐蕃官名。任“论”者均系非外戚贵族,《补国史》谓:“但王族则曰论”。有大论(藏语称论茝,即大相)、小论(藏语称论充,即小相)、曩论(即内相)、纰论(即

  • 图布升吉尔格勒

    1888—1949民国时期蒙古王公。字福亭。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左翼中旗人。博尔济吉特氏。成吉思汗第31代孙,※特古斯阿勒坦呼雅格图多罗郡王长子。自幼在王府内读书,19岁已精通满、蒙文,能诵藏文本经

  • 北魏烈皇帝

    见“拓跋翳槐”(1362页)。

  • 杨难敌

    ? —334东晋时前仇池国君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杨茂搜长子。晋建兴元年(313),被晋宗室南阳王司马保委为征南将军。后受父命率军救援梁州刺史张光攻杨虎,因与光有前怨,又受虎重贿,遂

  • 具伏弗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是称据该书“显祖纪”,他载稍异,该书“勿吉传”记为“具弗伏”;“契丹传”与《辽史·营卫志》记为“伏弗郁”。据契丹古老传说,一神人乘白马,与一天女驾青牛车

  • 肃慎故地

    古肃慎族所居之地。约东临日本海,西近嫩江,南达牡丹江上游一带,北有黑龙江中下游流域的广大地区。汉晋时的挹娄、南北朝至唐时的勿吉、靺鞨诸部,也大体居此。《新唐书·渤海传》所载“以肃慎故地为上京”,“其南

  • 梅勒特

    见“蔡阳蛮”(2443页)。

  • 索多汗

    见“俺答汗”(1884页)。

  • 拴线礼

    傣语称“蜀欢”、“亮欢”。傣族传统礼仪之一。流行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在祝贺结婚、久别重逢、婴儿新生或建成新房时举行。由年长者将红线拴在被祝贺者手腕上,以求吉祥。在婚礼中,则表示祝贺新婚夫妇白

  • 讨赛篱

    又记作讨赛咿。契丹语,意“五月”,契丹族对端五节的称谓。俗于五月五日午时,采艾叶和绵做衣,并奉首领,君臣宴乐,食渤海膳艾糕,饮大黄酒。又以五彩丝绕成索缠背,称作“合欢结”;妇人以彩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