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玑
?—401
十六国时期后燕大臣。鲜卑段氏。太后段氏之兄子。官前将军。长乐二年(400),以事受牵连,避罪逃辽西,后返还认罪,获宥,封思悔侯,尚公主。以国君慕容盛施峻刑,多猜忌,宗亲勋旧人不自保,于次年暗结前被杀之殿中将军秦舆子秦兴、段赞子段泰,乘众心动摇之机,举兵杀盛。不久,以叛逆罪被新君慕容熙处死,夷三族。
十六国时期后燕大臣。鲜卑段氏。太后段氏之兄子。官前将军。长乐二年(400),以事受牵连,避罪逃辽西,后返还认罪,获宥,封思悔侯,尚公主。以国君慕容盛施峻刑,多猜忌,宗亲勋旧人不自保,于次年暗结前被杀之殿中将军秦舆子秦兴、段赞子段泰,乘众心动摇之机,举兵杀盛。不久,以叛逆罪被新君慕容熙处死,夷三族。
书名。记载清崇德二年(1637)至顺治元年(1644)朝鲜王世子李、二王子李淏、麟坪大君留在沈阳为质期间的记录。该书除记述朝鲜质子人等在沈阳的生活琐事外,对跟随清太宗征
景颇支语音译(载瓦支语称“准”)。解放前云南景颇族地区对奴隶的称谓。其来源通过买卖、人身抵债、掠夺等。一般分为“星南木样”(家内奴隶)和“昂木样”(家外奴隶)。前者与主人同居,随主人姓,称主人为父母,
清廷废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尊号。光绪三十年(1904),英帝侵西藏,以达赖喇嘛临事携印出逃外蒙库伦(今乌兰巴托),清廷予以惩处,革“达赖喇嘛”名号,英印政府以废达赖名号违背1904年和1906年条约
书名。两广地方志及民族志。2卷。清吴震方(字青坛,浙江石门人,汉族)撰。康熙年间(1662—1722)成书。为两广游记。其中卷上记山川、民族、时事,涉及瑶族、壮族习俗颇详,如云:“壮种与瑶异类,……花
即“完颜永中”(1150页)。
即“李天保”(1024页)。
见“朝克图台吉”(2175页)。
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年号。386—396年,凡11年。
北魏初期官名。天兴元年(398)八月,北魏正封畿,制定京邑,“东至代郡(治今山西大同东北),西及善无(今山西右玉县东南),南极阴馆(今山西阴县西南),北尽参合(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十二月,置八部大
见“须”(17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