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段兴智

段兴智

?—1260

宋代云南大理国(后理国)第二十二世(末代)国王、蒙元时期大理第一代总管。白族。大理人。※段祥兴子。宋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父卒,即王位。翌年改元天定(一说天定之前还有利正、兴正年号)。宝祐元年(元宪宗三年,1253),蒙古欲取云南以包抄南宋,大理国遂遭忽必烈所率10万蒙古军进攻,相国高泰祥极力主战,杀蒙古招降使,遂命高泰祥率兵至金沙江南岸,阻挡蒙古军。不久,蒙古军以革囊渡江,陷鹤庆、剑川等地,直趋大理城。因高泰祥回师勤王不及,城危,急率宫室逃往滇池民地区。高泰祥退守姚州(今云南姚安),兵败被俘杀,大理国主力被歼。次年春,忽必烈班师北还,由兀良合台留镇云南并继续东进,于是合剌章水城(在今禄劝县)、罗部府(今罗次)、押赤城(即鄯阐,今昆明)相继被蒙古攻取。最后在昆泽(今宜良)被蒙古军所俘,大理国(后理国)灭亡,所属5城、8府、4郡及滇东37部皆入于蒙古。三年(元宪宗五年,1255),在兀良合台护持下,偕叔父段福(信苴福)晋见元宪宗蒙哥,获赐金符,奉命返大理,与兀良合台、宣抚使刘时中共同安辑大理。翌年,向蒙哥献大理国地图,请悉平诸部,并条奏治民、立赋之法,获蒙哥赞赏,仍称“摩诃罗嵯”(梵语大王之意),奉命“主诸蛮白爨等部”(一说献地图事与头年晋见事同一)。不久,与段福率爨僰军(亦作寸白军,以白族为主的大理军队)2万为前锋,导兀良合台出征未附诸部,又攻降交趾(今广西南部至越南北部)。五年(元宪宗七年,1257),被蒙哥任命为中庆路八府总管,即第一代总管。景定元年(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与段福北行,拟朝见元世祖,道卒。世祖特遣太常省致祭,赠“向义天定贤王”。弟段实(信苴日)继任大理总管。

猜你喜欢

  • 拓跋诘汾

    ?—220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邻之子。约在东汉灵帝年间(167—189),受父禅,继位,奉命领众从大泽(今呼伦池)附近向西南迁徙,历高山险谷,九难八阻,始居匈奴故地,今河套固阳阴山一带,接近汉区。由

  • 马黑麻·柯尔克孜

    明代天山乞儿吉思(柯尔克孜)首领。又译马黑麻·乞儿吉思。正德九年(1514),率军随满速儿汗之弟萨亦德(赛德)从费尔干纳进攻喀什噶尔(今喀什)地区,袭取英吉沙尔,逼近叶尔羌(今莎车),追杀阿布·别克儿

  • 北哲里只

    “哲里只”,契丹语。是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其它部族下置石烈。北哲里只为※品部下之一石烈。“哲里”可单独构词,作人名,《辽史·营

  • 海凤阁

    1906—1942八路军干部、烈士。河南睢县人。回族。幼家贫。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小学,任小学教员。1928年夏,考入冯玉祥创办的开封无线电专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鹿钟麟部从事电台工作。后编入冯玉祥国民革

  • 沈曾植

    1850—1922清末学者。浙江嘉兴人,字子培,号乙庵,晚号寐叟。光绪进士。历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兼总理衙门章京。二十一年(1895)参与组织强学会。八国联军入侵后,赞同“东南自保”,奔走于江南各

  • 洪海

    见“滚很召”(2465页)。

  • 升寅

    ?—1834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姓马佳氏。字宾旭、晋斋。初为拔贡,考授礼部七品小京官。嘉庆五年(1800),累官副都御史。疏言学校为人材根本,请严课程,务实用,戒奢靡等。二十一年(1816),署盛

  • 萨龙田

    清代诗人。字肇珊,号燕南。福建闽县(今闽侯县,属福州市)人。回族。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曾官芜湖,后应观察杨雪椒聘往湖南为其幕僚。遨游于洞庭、衡岳之间。工诗,作品古朴清新。著有《湖南吟草》1卷。

  • 吐谷浑

    鲜卑语。一说意为“泥土、尘土”。①(246—317)人名。吐谷浑族始祖。鲜卑慕容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辽东鲜卑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庶长子。父分部落1700户(一作700户)以隶之,分地而治

  • 河西土千总

    清代四川彝族土司名。明代为四川建昌河西宣慰司。清初,安泰宁、安承引、安吉茂祖孙三代相继为宣慰使。安吉茂投诚后,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仍颁给河西宣慰司印信、号纸。五十七年(1718),安吉茂病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