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全
五代后唐大臣。先世为吐谷浑人。原为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小竖,后收为养子。骁勇善骑射,常从明宗征伐,天成(926—930)中,授泾州(治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彰义军节度使。在镇数年,为人贪暴,日以聚敛为务。长兴初受代归阙。四年,(933),授沧州节度使,累官至检校太傅。清泰(934—936)中,复罢,久留京师。后晋天福二年(937),复任安州节度使。五年,高祖遣马全节至安州代之。与其党数百人南奔金陵。所携妓乐车马、珍奇帑藏悉被淮人李承裕夺去。
五代后唐大臣。先世为吐谷浑人。原为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小竖,后收为养子。骁勇善骑射,常从明宗征伐,天成(926—930)中,授泾州(治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彰义军节度使。在镇数年,为人贪暴,日以聚敛为务。长兴初受代归阙。四年,(933),授沧州节度使,累官至检校太傅。清泰(934—936)中,复罢,久留京师。后晋天福二年(937),复任安州节度使。五年,高祖遣马全节至安州代之。与其党数百人南奔金陵。所携妓乐车马、珍奇帑藏悉被淮人李承裕夺去。
见“药杀水”(1603页)。
※西羌的一支。因居于白水(今四川南坪、甘肃文县之白水江)而得名。水出于临洮县西南西倾(羌)山,水色白浊,东南流与黑水合。西北与※黑水羌相邻。东汉时改广汉北部都尉为阴平郡以统其众。曹操伐蜀,曾使张既徙武
即“雒常”(2457页)。
蒙古族控马、吊膘之方式。蒙古族自古以畜牧、狩猎为业,马匹与其衣食住行密不可分,特别是在围猎、作战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其战士一般都备有两三匹强劲的战马,或长途奔袭,克敌制胜,或迅速撤退,使追兵望尘莫及,
一种圆锥形的临时住所。赫哲语音译。亦作“温吐库”。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是赫哲人旧时冬季外出狩猎人少时搭盖的住所。形同※撮罗昂库,但较小,搭法与覆盖物也不同。有的以若干根高7尺多、直径6
书名。冯承钧译。原为法国伯希和(1878—1945)所著《考究贾耽路程》,1904年发表。此书凡两篇,一为陆路安南通天竺道;一为水路广州通海夷道,考究两路所经过之地名。时人称其为西方汉学家名作,为研究
?—954五代时北汉大将。吐谷浑族。英勇善战,多谋略。后晋开运(944—946)初,仕晋为冀州刺史,以击败契丹兵知名。北汉时为义成节度使。乾祐七年(954),高平之战,为行军都部署,兵败,病卒。
哈尼语音译,意为“山神和水神”。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猎神。狩猎是哈尼族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凡集体猎获麂子、马鹿、野猪、熊等大动物,就地祭祀。祭时从动物的颈、身、腿各部取下三撮毛,夹在一根木棒尖端剖
傈僳语音译,即“牧羊调”。傈僳族民间叙事长诗。世代口头相传,为傈僳族口头诗歌中流传很广的优秀作品之一。叙述旧社会男女青年翻山越岭,寻找牧场;在风霜雨雪里牧羊、剪羊毛、纺羊毛、织毯的劳动生活。以真切动人
古藏文文献对党项羌及西夏的泛称。藏文称“mi nyag”,汉译“弭药”,或作“木雅”。具体指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东北部的古西夏人后裔住地木雅区。详见“弭药”(17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