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李士彬

李士彬

宋朝边将。党项羌族。延州金明(今陕西安塞县)人。※李继周子。仕宋,官殿直,诏管勾部族事。宋天禧四年(1020),任金明县都监,会党项李德明属部宥州羌腊儿劫掠延州熟户门嵬族,率兵击之,斩腊儿,夺马300匹。宋宝元元年(1038)九月,李元昊从父左厢监军嵬名山遇欲降宋,遣人持诰敕诣其所。二年七月,以夏环州刺史刘重信招诱延州属羌,捕重信送京师诛之。十二月,任鄜延都监,李元昊施离间招诱之计,为出以锦袍金带投金明县境上,伪约其叛宋,为宋鄜延副都部署夏随识破,获宋帝慰抚,誓以功报效。及李元昊暗使人入金明以富贵诱降,即斩来使,纵从者还报。康定元年(1040),以10万兵守金明,被延州众誉为“铁壁相公”,专使控扼中路。李元昊又使军吏诈降,伪怯战,以骄其志,并以金爵诱其所部为内应,夜入营擒之。其子怀宝亦被擒。

猜你喜欢

  • 石抹憨塔卜

    见“石抹咸得不”(456页)。

  • 发覩

    见“鬓覩”(2588页)。

  • 尤努斯伯克

    1902—1942民国时期新疆官僚。又译玉努斯伯克或尤尼斯别克等。汉名郁文彬,字述周。新疆吐鲁番人。维吾尔族。1924年就读于省立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27年毕业后,曾任吐鲁番县长和喀什区行政长。19

  • 波板

    参见“咪曼”(1646页)。

  •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

    元代西藏地区名。因在西藏设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故称。包括当时的乌思(卫或前藏)、藏(后藏)、纳里(阿里)等三地区。《元史》世祖本纪称“乌思藏纳里速古儿孙”。《永乐大典》作“乌思藏

  •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西夏碑刻。西夏崇宗天祐民安五年(1094)建于凉州(今甘肃武威)大云寺内。碑高2.5米,宽0.9米。碑文两面,阳刻西夏文,碑额篆书,正文楷书28行,行65字;阴刻汉文,碑额篆书,正文楷书26行,行70

  • 布孜尔罕

    见“布素鲁克”(471页)。

  • 讨赛篱

    又记作讨赛咿。契丹语,意“五月”,契丹族对端五节的称谓。俗于五月五日午时,采艾叶和绵做衣,并奉首领,君臣宴乐,食渤海膳艾糕,饮大黄酒。又以五彩丝绕成索缠背,称作“合欢结”;妇人以彩丝编

  • 北魏高宗

    见“拓跋濬”(1359页)。

  • 打靠惹

    僜语音译。解放前西藏察隅地区僜人使用的除草工具。用竹条经火烤后弯制而成,呈“又”字形状。禾苗生长期间用其刮掉田地表面的杂草。作用近似锄头,但工效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