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望千
唐代施浪诏王室。乌蛮。※施望欠之弟。居牟苴和城。及本诏为南诏王皮逻阁(蒙归义,728—748年在位)所破,王城被夺占后,北走吐蕃,被立为诏王,置于剑川(今云南剑川县南),拥众数万。卒,孙傍罗颠嗣。参见“施浪诏”(1716页)。
唐代施浪诏王室。乌蛮。※施望欠之弟。居牟苴和城。及本诏为南诏王皮逻阁(蒙归义,728—748年在位)所破,王城被夺占后,北走吐蕃,被立为诏王,置于剑川(今云南剑川县南),拥众数万。卒,孙傍罗颠嗣。参见“施浪诏”(1716页)。
珞巴族部落名。门巴人又称之为“珞嘎”,意为“白珞巴”,藏族称之为“卡珞”。多由※米古巴部落分衍而成,部分人还带有门巴族、藏族血统。分布在西藏墨脱县加热萨和旁辛两区,信喇嘛教,穿藏装,讲藏语康方言,生活
官名。唐代始置,称军事招讨使,掌招抚讨伐事务,兵罢即废。五代设有行营南面招讨使、北面招讨使、都招讨使等。宋代多以文武大臣兼任,不常设置。辽、金沿边诸路常设有招讨司,以边区部族兵长官充任招讨使。元代多置
明代科尔沁部领主。一称那颜博罗特。孛儿只斤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裔,蒙古勇士锡古苏特次子。瓦剌领主也先统一蒙古各部时,杀其父,俘其兄孛罗乃。本人因驻牧于斡难河(今鄂嫩河),幸免于难,立为科尔
见“恩萨·索南乔郎”(1871页)。
明代西藏地方官员。又称恰巴赤本。藏族。15世纪人。属西藏“恰巴”大家族。传说其先祖乃山南雅隆下部麻域琼之鸟王所生,故其家族称“恰巴”(意为“鸟人”)。曾在泽塘寺求学,后被帕竹政权阐化王第斯查巴坚赞委任
?—1683清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颜扎氏。世居叶赫。天聪五年(1631),随军略明锦州。崇德三年(1638),从贝勒岳讬至明通州,进军山东济南,沿途俘获甚众。六年(1641),随军败明总督洪承畴、总
亦作《善巴书》,即“阿萨拉格齐史”(1246页)。
见“阿旺罗桑曲旦”(1244页)。
碑铭。清高宗弘历撰文,用汉、满、蒙、藏四体文字刻写。乾隆四十五年(1780)立。碑存承德市须弥福寿庙。乾隆四十三年(1778),班禅六世罗桑贝丹意希奏请进京祝乾隆70寿辰。清朝为藉班禅之宗教影响,笼络
蒙古语音译,意为“宿卫”。为蒙古“怯薛”(禁卫军、护卫军)的组成部分,履行夜间警卫大汗斡耳朵(帐殿)之责。宋嘉泰四年(1204)成吉思汗征乃蛮部之前始建,以80人充任。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