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连头兵豆伐可汗
一作“敕连头兵伐可汗”,即“阿那瓌”(1206页)。
一作“敕连头兵伐可汗”,即“阿那瓌”(1206页)。
元代地名。又作沙井。位于今内蒙古四子王旗红格尔乡。蒙古汪古部世居其地。元代建城,为砂井总管府治所。有驿道南通净州,北达和林(蒙古国都城,今蒙古国哈尔和林)。
见“鞑靼”(2488页)。
骆越人耕作的稻田称谓。古时居于交趾一带的骆越人利用江河潮水的涨落而垦种之稻田,据《水经注》引《交州外域记》云:“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骆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
见“也孙铁木儿”(143页)。
见“哈郎卫”(1635页)、“考郎卫”(686页)。
南燕慕容超年号。405—410年,凡6年。
?—1233金大将。契丹族。本姓移剌。少时被蒙古军俘,后逃归,充忠孝军。从移剌蒲阿攻平阳,以功升本军提控。开兴元年(1232),三峰山兵败,投宋,后逃归汴京(今开封),权副都尉,转都尉。拜元帅,统马军
旧时云南孟连傣族土司对被其统治的澜沧县糯福区拉祜族头人所封的一种官号。傣族封建领主通过他们统治和剥削拉祜族人民。利用公职,对辖区群众进行额外的各种劳役和实物摊派,逐渐发展成为本民族的小领主。
高句骊国第十四世王相夫的谥号。亦称雉葛王。相夫于晋惠帝元康二年(292)继位,永康元年(300)因被废自缢,葬于烽山之原,国人因葬地加此谥号。
瑶语音译,意为“山人”。部分瑶族自称。分布于云南屏边、元阳、师宗、江城、景东、墨江、勐腊、河口、砚山、富宁、广南、邱北、西畴、马关、麻栗坡和广西防城、巴马、田林、上思、那坡、凤山、凌云、百色、西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