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摩尼教

摩尼教

古代波斯宗教。又称末尼教、牟尼教、明教、明尊教。公元3世纪时波斯人摩尼(216—227)创立。是在袄教二元论基础上,吸收基督教、佛教、诺斯替教等教义而形成的。崇拜四大尊严。奉《彻尽万法根源智经》、《净命宝藏经》、《赞愿经》、《娑布罗乾》为主要经典。以二宗(善和恶)和三际论(过去,现在和未来)为宗旨。认为明、暗二字是世界本原,是相邻二个王国。光明王国占据北、东、西三方,充满光明、善美、平和、秩序和洁净,不存在任何痛苦和忧愁:黑暗王国占据南方,充满烟火、闷气、飓风、污泥、毒水,居住着凶恶的“五类魔”,是集残暴、愚痴、紊乱等一切邪恶之大成。主张人要弃恶从善。善人死后可得幸福,恶人死后要入地狱。教徒不祭祖先,不拜神佛,不娶不嫁,男女平等。提倡素食,不饮酒,不吃兽肉,得病不服药,诚心祈祷。摩尼在世时,初曾受波斯萨珊王朝萨普尔一世放逐。公元277年又为巴拉姆一世斥为异端,被处死。教徒多逃亡中亚和印度。尔后、教法在北非和地中海沿岸各地流行。6至7世纪时传入中国新疆地区。唐武则天延载元年(694),因波斯国摩尼教高僧拂多诞至长安(今陕西西安),始弘扬于汉地。但流行未及40年,便由于佛教反对而被禁止。嗣以回纥登里可汗皈依其教,回纥部众多信仰之,唐政府为满足回纥请,复于大历三年(768)允其于长安建大云光明寺。越三年,又在荆、扬、洪(南昌)、越(绍兴)等州立寺。武宗会昌五年(845),因道士赵归真请罢黜佛教,该教同景教、袄教也同时被禁。此后遂转为秘密宗教流传于民间。在宋代,由于该教经常为农民起义所利用,作为宣传工具,屡受禁止,并被诬为“吃菜事魔”或“魔教”。在西北地区、则随着回纥的西迁,而广泛传播于河西走廊和高昌等地。据吐鲁番考古发掘材料,其随回纥西迁后的教会与从前已大为不同,它们也象西欧中世纪基督教会一样拥有地产、经营封建庄园。经元、明两朝,渐与其他教派融和。至清代,作为独立教派已不复见于文献。

猜你喜欢

  • 阿卜都尔璊

    ①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库车人。清贝子鄂对从子。乾隆二十一年(1756),因不堪忍受大小和卓木布拉呢敦、霍集占的欺凌,随鄂对、乌什伯克色提卜阿勒氐等投附清军。二十三年(1758),闻清定边将军兆惠等

  • 马占鳌

    1830—1886清同治年间甘肃回民起军首领。字魁峰,又字鼎臣。经名“阿布都拉·阿齐兹”。甘肃河州(今临夏)摩尼沟何家庄人。回族。出身宗教世家。祖籍陕西大荔。早年在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学经,结业“穿衣”

  • 孔雀舞

    傣族民间舞蹈。傣语称“防诺”或“戛洛拥”。流行于云南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等傣族地区。多在节日或喜庆日于场院、草坪、坡地或大路旁表演。舞者1人或2人均可,身着形似孔雀翅膀的饰物,脸戴白净面具,舞姿

  • 元氏长庆集

    书名。唐元稹(779—831)撰。60卷。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鲜卑元氏。隋兵部尚书元岩六世孙。少工属文,贞元(785—805)举明经科。穆宗长庆二年(822),曾任三月宰相。后历任同州刺史、武昌节度

  • 番役

    俗称番子。轮番执行缉捕罪犯的差役。明代厂卫司设此。清代,步军统领衙门亦设之,招募顺天府(治即今北京市)所属民人充役,设头目以辖;内务府设番役处,选内佐领、内管领之内数十兵丁充役,由司员值年管理。两处番

  • 陶猥思没里

    见“土河”(63页)。

  • 打牲乌拉城

    地名。简称乌拉。位于今吉林省西北部。清顺治初年设城。城在松花江东。城周15里,4门。内有小城,周2里,东西各1门。中有土台,高8尺,周百步,为清代较早设城之一。旧为乌拉贝勒布占泰所居。康熙四十二年(1

  • 赏哈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又作商哈簇。属岷州卫(治今甘肃岷县)管辖。成化元年(1465)七月,其族僧人癿丹端竹等入朝贡马及方物,赐以衣服、彩缎等。九月,族人札顺亦来朝贡马及方物,赏赐如例。四年(1468),癿丹

  • 观音奴

    ①元朝官员。字志能,唐兀人。迁居新州(今广东新兴)。泰定四年(1327)登进士第,官户部主事,后转知归德府。为官廉明刚断,判事如神。民有衔冤不直者,虽数十年前事,皆千里奔往投诉,立为剖决,旬日悉清。毫

  • 阿啜

    见“奉诚可汗”(12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