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打箭炉

打箭炉

地名。今四川康定县。东界冷边,西邻瞻对,南接理塘,北临小金川,西北至甘孜。为瓦斯土官游牧地。相传诸葛亮南征,命部将郭达造炉打箭于此,故名。一说该地为达、析二水汇流处,藏语谓汇流为“渚”,故称“达析渚”,音讹为打箭炉。自唐代起,该地商贾云集,茶马互市兴旺。明隶青海,永乐五年(1407)土司阿旺甲木磋以随征功授长河西鱼通宁远军民宣慰使,世袭,为明正土司辖地。康熙三十五年(1696)勘界后,准西藏于此贸易,藏人由驻该处之西藏营官管束;土司内之事由该地土司管理。旧设监督1员,以权税课,后裁改由打箭炉同知厅管理,隶雅州府。四十年(1701),复明正土司。清军入藏驻准噶尔和廓尔喀时,督、抚皆驻该处调度。雍正八年(1730),置阜和协参将、都司、千把、外委各1名,率兵镇守。十一年(1733,一说七年),置打箭炉厅。乾隆二十年(1755),增加阜和协营兵马,令阜和营游击管辖。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直隶厅,属建昌道。后所属各土司陆续改流,分设厅、县。宣统三年(1911),改为康定府。民国年间改为县。其地为川边门户,扼卫、藏咽喉,管辖关内外土司及理塘、巴塘粮务,炉霍耳屯务。为西康商业中心,输入以茶为主,转贩各县,输出之药材、皮货多销京沪各地,亦为朝贡互市之要口。

猜你喜欢

  • 积累布

    普米语音译。旧时普米族的一种祭水龙仪式。于二月举行,祈求风调雨顺,消灾免难。祭前于村后山麓插一10多丈高的木杆,作为水龙象征供奉,由巫师主持,祭品有牛奶、米酒、菜肴,不杀牲。

  • 拓跋云

    447—481北魏宗室。亦称直懃伐伏玄。鲜卑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孙,景穆帝拓跋晃子。和平五年(464),封任城王,拜使持节、侍中、征东大将军、和龙镇都大将。献文帝拓跋弘即位后,入朝。后拜都督中外诸军

  • 高丽故地

    古高句骊族所居之地。高句骊初居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吉林省浑江和集安县为中心的鸭绿江以西地,后区域逐渐扩大,至东晋末,已有东临日本海,西达辽河,南至朝鲜半岛汉江以北,北到图们江以北及第二松花江地。北齐

  • 麻里兀

    见“木鹿城”(257页)。

  • 萨雅克鄂拓克

    参见“萨雅克部”(2012页)。

  • 清代流人

    获罪而被流放远方之人。清代发遣东北的流人,主要是汉人。有的因科场案、文字狱、教案,亦有以旗民杂犯等,免死、加等而发配苦寒地方从事苦役,略分为管束、安插、当差和为奴等处置。发遣黑龙江者,以齐齐哈尔为大宗

  • 阿兰泰

    ①(?—1699)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富察氏。初任笔帖式,累迁郎中。康熙十九年(1680),经议政大臣等疏荐,练习部务。“三藩”叛后,专司军机文檄。以勤劳详慎,得旨以三品卿即用。二十年,擢光禄寺卿

  • 喇乌

    ①族名。哈尼族自称。康熙《新平县志》卷2“新化州风俗”、道光《新平县志》卷6“土司附种人”、雍正《景东府志》卷3、乾隆《开化府志》卷9等,均记有当地称为“喇乌”的生产生活情况。近代哈尼族中仍有一部分称

  • 葛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古称昆明人。他称白彝。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寻甸、罗平、师宗、路南、富源、宜良、弥勒、禄劝、会泽、鹤庆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 缫什和勒

    卫拉特蒙古大台吉坐床。木制,长六七尺,阔3尺余,形制略如内地。左、右、后3面,均有边栏,间有雕刻。自宰桑以下不僭坐。因为大台吉特有,故俗称袭位曰坐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