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扎拉丰阿

扎拉丰阿

?—1783

清朝大臣。蒙古族·喀喇沁部人。乌梁罕(兀良哈)氏。元臣济拉玛(又作者勒蔑)后裔,多罗贝勒僧衮扎布次子。初名色布腾多尔济,乾隆四年(1739),赐今名。教养于内廷,赐双眼孔雀翎。七年(1742),封辅国公。十年(1745),尚郡君,封多罗额驸。命御前行走。十二年(1747)兼管上驷院。十三年,授满洲正红旗副都统,后调蒙古镶黄旗都统。十四年,晋固山贝子。赐三眼孔雀翎。十八年(1753),授领侍卫内大臣兼理藩院额外侍郎。十九年,督办昭乌达驼马,以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赴北路军请降,奉命往迎。二十年正月,赐贝勒品级,授参赞大臣,与定边右副将军萨喇勒掌西路,征准噶尔部达瓦齐,抵伊犁,达瓦齐被俘后,晋封多罗郡王。八月,遵旨率新降绰罗斯台吉噶勒藏多尔济入觐避署山庄,赐黄辔。定西将军永常因罪削职后,代理军务,授定西将军,十一月改授定边右副将军,屯伊犁。继随策楞进剿,因阿睦尔撒纳叛逃,降贝子。复以托故观望,降辅国公。后追击阿睦尔撒纳,斩五百余级,因功仍封贝子。二十四年(1759)正月,署蒙古正红旗都统。二十六年(1761),授汉军正黄旗都统。二十七年,授领侍卫内大臣。三十年(1765),调蒙古镶白旗都统。三十八年(1773),授御前大臣。四十四年(1779),晋贝勒。四十五年兼袭札萨克镇国公。四十八年(1783),以前功封郡王,赐三眼孔雀翎。

猜你喜欢

  • 野讷

    1278—1317元朝大臣。畏兀儿人。集贤大学士脱列子,中书平章政事※阿礼海牙兄。初事爱育黎拔力八达(仁宗)于藩邸。大德十一年(1307),成宗卒,力劝爱育黎拔力八达迎立其兄海山。及武宗海山即位后,召

  • 热河额鲁特

    蒙古部落分支名。清代居热河(今河北省承德一带)额鲁特人专称。准噶尔部台吉达什达瓦及伯格里属裔。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伊犁,达什达瓦寡妻车臣默尔根哈屯率众迎降。同年秋,因阿睦尔撒纳引兵作乱,率众

  • 盆苏克丹津呼图克图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喇嘛僧。汉籍文献又称阿拉木札木巴呼图克图、盆苏克丹津阿拉木札木巴。因精通经教,在策妄阿拉布坦统治时,备受尊崇,常参与议决大事。曾受派至北京向清纳贡。有属众2700余户。衣钵传至二世。

  • 赍发钱

    元朝末年官吏勒索财物的名目。见“撒花钱”(2492页)。

  • 阿巴赖寺

    黄帽派喇嘛庙。一译阿巴赖吉特。位于额尔齐斯河上游支流别什卡河畔(前苏联卡缅诺一哥尔斯克左近)。清顺治十四年(1657)卫拉特蒙古和硕特台吉阿巴赖兴建。由咱雅班第达主持寺院落成仪式,有1000喇嘛参加庆

  • 又称“萨都”。傣语音译,意为“头盖骨”,即“人体最高部分”,比喻至高无上。系指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最高封建领主※召片领即车里宣慰使的嫡系亲属。是当地等级最高的贵族阶层,只有他们才有资格继承召片领即

  • 东亚清真教育总会

    清末回族民间教育团体。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童琮(又名印琮)在江苏镇江发起组织。原名“东亚穆民教育总会”。受到留日学生的支持,相与磋商,始易今名。三十四年(1908)秋,在镇江穆原学堂召开第一次大

  • 伯蓝也怯赤

    ?—1300世祖太子※真金妃。又名阔阔真。蒙古弘吉剌氏。初偶逢世祖,以处世恭谨,为世祖所青睐,纳为太子妃。生3子:甘麻剌、答剌麻八剌、成宗铁穆耳。性孝谨,善事中宫,被世祖赞为“贤德媳妇”。至元三十一年

  • 磨些蛮

    唐代古族名。为汉晋时“摩沙夷”之同音异译。《蛮书》卷4:“磨蛮,亦乌蛮种也”。据《太平御览》卷789引《南夷志》,此磨蛮湮些字,应为磨些蛮。《蛮书》卷1台登条及卷2泸水条,其分布在东沪水(今雅砻江)以

  • 人差

    见“贡差”(9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