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恩承

恩承

1820—1892

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叶赫那拉氏。道光二十三年(1843),由翻译生员补侍卫处笔帖式。咸丰三年(1853),随参赞大臣僧格林沁镇压捻军。次年,克复东光、连镇、赏戴花翎。九年(1859),英军侵入天津大沽口:从僧格林沁击退英船。后从征直隶、河间捻军。同治四年(1865),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僧格林沁战死曹州,因失于应援,革职留营。旋充翼长赴天津镇压义军。五年,授理藩院左侍郎。七年(1868),参与镇压捻军张总愚部,以总统诸军,调度合宜,受奖赏。九年,赴盛京承修永陵工程。十年,赴盛京修理河道。十三年,充八旗值年大臣等。光绪元年(1875),修穆宗实录,充副总裁,后办理惠陵工程。五年(1879),穆宗实录告竣。六年,充紫禁城内值年大臣。十年(1884),以吏部尚书任协办大学士。次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后充会典馆总裁、国史馆副总裁、东阁大学士。卒,谥文恪。

猜你喜欢

  • 忽林答胡土

    见“乌林答胡土”(348页)。

  • 金台石

    见“锦台什”(2366页)。

  • 岱青巴图尔

    见“康济鼐”(2102页)。

  • 益兰州

    元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俄罗斯境内叶尼塞河上游。“益兰”意为蛇,传说山民见一巨蛇,因以为名。世祖至元七年(1270),置吉利吉思、乌斯、撼合纳、谦州、益兰州等处断事官(又称益兰州等五部断事官),治所益兰

  • 盘古皇圣牒

    见“评皇券牒”(1170页)。

  • 扎比里

    即“亡人斋”(135页)。

  • 牟汗纥升盖可汗

    即“大檀”(78页)。

  • 八千颂般若

    藏传佛教名词术语。《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阿昔答撒答昔里,华言八千颂般若经也。”梵文Astasahasrika,译为八千颂般若经,即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五会。

  • 前秦高帝

    见“苻登”(1342页)。

  • 恤品路

    金、元地方政区名。恤品,辽及其以前作率宾,又作速频、苏滨,今作绥芬,皆为同音异译。因境内有率宾水(今绥芬河)得名。本为率宾国地,渤海与辽在此设率宾府。金太宗天会二年(1124),以耶懒路都孛董所居地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