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思可法

思可法

1285—1370

元代云南“麓川王国”首领。又作思可发。原名刹远。傣族。其地原为勐卯部,元初建麓川路(今陇川、瑞丽、遮放地,治瑞丽)。后至元六年(1340),麓川路军民总管府总管罕静法卒,无嗣,被迎立为勐卯主,建城于蛮海。即位后称思可法, “思”傣语意为“白虎”, “可”意为“获”,“”意为“王”,以其曾擒获白虎,故名。在位四年,迁都者阑(勐卯南),“服用制度,拟于王者”,据地自立,形成割据局面。乘元朝末年统治削弱之机,兼并周邻诸地,势盛。至正二年(1342)、六年、七年,元顺帝先后遣云南行省参知政事不老、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亦秃浑等讨伐或遣使招谕,均告失败。元遂招降麓川统属下之诸土司,以孤立之。因惧元朝大军讨伐,于十五年(1355)遣子满散(又作莽三)入朝贡方物,受元封麓川平缅宣慰使司宣慰使。进而吞并邻近36路、48甸,攻占远干(镇源)、威远(景谷)二府。在所兼并地区废土官,派亲信治理。按等级分成大小不同的“采邑”,作为世袭领地,分授诸首领。在其治理下,麓川政治、经济、文化有较大发展。明洪武三年(1370,一说二年)卒。

猜你喜欢

  • 窊合儿

    即“阿勒根彦忠”(1237页)。

  • 巴平古特

    民国年间新疆白俄归化军首领。俄罗斯族。俄国十月革命后逃来新疆。1931年被金树仁任命为新招募的归化军团长。曾随张培元、盛世才抗击马仲英侵扰,任第四路军指挥,后因不满金树仁的待遇,于1933年4月12日

  • 哲赫忍耶

    见“哲赫林耶”(1859页)。

  • 伊丽河

    见“伊列河”(804页)。

  • 雷列佛寺

    旧时德昂族佛教中心之一。“雷列”,傣语“铁矿山”之意。位于今云南潞西县遮放坝尾龙川江之西,昔日为德昂族聚居区。佛寺建于何时无从稽考,盛时有和尚4—5百人。清中叶,随着德昂族迁徙而衰落,现已倒塌。佛寺北

  • 乞伏乾归

    ?—412十六国时期西秦国君。陇西鲜卑人。※乞伏国仁弟。晋太元十三年(388),兄卒,被推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河南王,改元太初,迁都于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黄河南岸)。次年,受苻登册封为大将军、

  • 沙琛

    ①明初云南寻甸女土官。彝族。所属,南诏时为寻甸部,大理时改称仁德部,世居寻甸(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洪武十七年(1384),袭职,为寻甸军民府土知府。二十三年(1390),在辖区内置木密关守御千

  • 鄂宝

    ?—1787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鄂谟托氏。西安将军西柱之子。初自官学生授内阁中书,迁户部员外郎。乾隆十六年(1751),授奉天府尹。二十年(1755),署广西巡抚。三十一年(1766)后,历湖北、

  • 匹黎尔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是称据该书“显祖纪”,他载有异,该书“契丹传”与《辽史·营卫志》记为※“匹絜”与※“黎”两部;《册府元龟》记为“延尔黎”;《通典》记为“匹黎”。据契丹古

  • 甲松

    藏语音译,意为“王的卫士”,汉称“头人”。昔川甘孜藏族地区德格宣慰司属下贵族称谓之一。为贵族中较低的一等,是封建统治集团的组成部分,即土司、贵族等,属世俗封建主,世袭。一般来源于勋戚之裔。拥有一定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