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进求
相传为唐初戎州都督府匡州白崖(今云南弥渡县红崖)建宁国国王。一作张乐尽求。白族先民。传说为汉武帝时白子国国王※仁果三十(一作三十三)代孙。仁果传十五世至※龙佑那,被三国蜀相诸葛亮封为长,赐姓张,改白子国为建宁国。再传十七世至张乐进求(诸书所载次世不一,唯传说而已)。唐初遣使随唐都督韦仁寿入朝,被唐朝封为首领大将军(一作云南镇守将军),称“云南国诏”(即云南王)。又传说唐太宗末年,他以女妻蒙氏细奴罗(彝族先民)。唐高宗永徽元年(650),逊位与细奴罗,张氏建宁国遂被大蒙国(南诏)代替。
相传为唐初戎州都督府匡州白崖(今云南弥渡县红崖)建宁国国王。一作张乐尽求。白族先民。传说为汉武帝时白子国国王※仁果三十(一作三十三)代孙。仁果传十五世至※龙佑那,被三国蜀相诸葛亮封为长,赐姓张,改白子国为建宁国。再传十七世至张乐进求(诸书所载次世不一,唯传说而已)。唐初遣使随唐都督韦仁寿入朝,被唐朝封为首领大将军(一作云南镇守将军),称“云南国诏”(即云南王)。又传说唐太宗末年,他以女妻蒙氏细奴罗(彝族先民)。唐高宗永徽元年(650),逊位与细奴罗,张氏建宁国遂被大蒙国(南诏)代替。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青海王旗。雍正三年(1725)置。多罗贝勒朋素克旺札勒受封札萨克,掌旗务。下设8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在布喀河(今布哈河)南岸。东至北末
?—1205西夏大臣。夏桓宗时(1194—1205)官南院宣徽使。质直端重,有大臣体。镇夷郡王李安全渐干政,乃正色于朝,遇事不折。安全欲篡位,因诱以甘言,拒听之不为所动。临终谓子思义曰:“吾不能为国纾
①(1246—1303)元朝大臣。蒙古土别燕氏。都元帅※土薛孙,中书右丞相※线真子。初侍太子真金,任詹事,参与谋议,执掌环卫,深受器重,被誉为难得之才。太子死,留辅皇孙铁穆耳,随从抚军北方,平定乃颜、
古城堡名。位于今青海民和县中部。东汉和帝时(88—105),于此筑龙耆城。前凉为晋兴郡和晋兴县治所。南凉为龙支堡。北魏改设金城县。西魏改称龙支县。北周属凉州。唐属鄯州。明归西宁卫管辖,并设置马驿,以后
见“辖里尀”(2445页)。
古代羌人传统吹奏乐器,有悠久历史。秦汉以前,游牧于黄河、湟水一带的羌人,即用羊腿骨或鹰翅膀骨制笛。早期的羌笛既可当吹奏乐器,又可作马鞭,所以又名“挝”(马鞭)或“吹鞭”。两汉以前,羌笛只有三、四个按孔
?—1636清初将领。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达尔汉巴图鲁子,原为内喀尔喀五部之一巴约特部首领,游牧于西喇木伦河流域。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三十四年,先后入觐努尔哈赤,以贝勒舒尔哈齐女妻之,封额驸
明初在东北所设蒙古※兀良哈三卫之一。该部自称兀良哈(明人异译作五两案)。其首领为※成吉思汗名将兀良哈人※者勒篾(折里麦)后裔。者勒篾的后人率兀良哈人的一支入居东部封地朵颜山(大兴安岭南麓)一带,该部即
地名。亦称丰州川。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平原(土默川)。北靠大青山(属阴山山脉),南抵沙岭山,东起蛮汗山,西至包头黄河岸。据考证,为黄河故道冲积形成的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约1050公尺。境内有大黑
见“乡约”(1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