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弘吉剌

弘吉剌

蒙古都儿鲁斤(迭儿列斤)诸部之一。又作翁吉剌、弘吉列、晃吉剌、雍吉烈、瓮吉里、翁吉剌惕等。《辽史》译作王纪剌,《金史》译作广吉剌、光吉剌。为一较大游牧部落,有许多分支,主要是亦乞列思、豁罗剌思、斡勤忽讷兀惕、哈剌讷兀惕、也里吉斤等5部。分布在今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哈拉哈河流域一带。别有孛思忽儿一支居长城北扯克彻儿一带。西邻蒙古乞颜部,东南与金朝边墙相接,西南与塔塔儿部接壤。据《史集》载,该部亦源出额尔古涅昆两姓祖先,又称其为产于“黄金壶”的三兄弟的后裔,似与蒙古部不同源。以游牧为主要经济方式,有农业萌芽。在蒙古诸部中较发达。汉文史籍列之于“白鞑靼”中。初臣属于辽朝。辽保大二年(1122),耶律大石西行时,曾得其兵援。金时势盛,“尤桀骜,屡胁诸部入塞”(《金史》卷83),扰金边。承安三年(1198),被金军击败,归降。铁木真(成吉思汗)兴起时,内部发生分裂。以德薛禅为首的一支先行归附铁木真,其余以迭儿格克为首的部众于宋庆元六年(1200)、嘉泰元年(1201),屡与札只剌等部结盟,与铁木真为敌,兵败,部分降服,部分逃依乃蛮部。四年(1204),全部归附蒙古。南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时,成吉思汗封特薛禅之子按陈、孙赤窟等分长弘吉剌三千户,以孛徒统领亦乞列思二千户。元太祖九年(1214),按陈等分得今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为领地,成为漠南五投下之一。曾随木华黎国王征金。德薛禅家族世代与蒙古黄金家族联姻。窝阔台汗时,正式下诏:“弘吉剌氏生女为后,生男尚公主,世世不绝”。终元之世,与元朝皇室保持亲密关系,历代皇后多出于此族,其贵族受封鲁王,以济宁路为分地,受到种种殊遇,享有许多特权。

猜你喜欢

  • 冉闵

    ?—352十六国时期冉魏创建者。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县西北)人。因父瞻被后赵石虎收为养子,遂改姓石,为石虎养孙。以骁猛果锐,拜建节将军,封修成侯,历北中郎将、游击将军。后赵太宁元年(

  • 火把节

    彝、白、拉祜、纳西、傈僳等西南民族的共同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六月六日举行。来源和意义较普遍的传说是:唐代南诏国王皮逻阁预谋吞并其他五个诏,定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邀请五诏国王赴南诏祭祖

  • 阿里别

    ?—1280元朝官员。又称阿里、阿里伯。回回人。※牙老瓦赤子。原籍花剌子模。后随父款附蒙古,并至汉地。忽必烈当政(1260—1294)初年,任中书右丞、参知政事诸职。至元十二年(1275),以淮东副都

  • 咬丁

    见“麻达”(2097页)。

  • 林盘

    鄂伦春人旧时夏季的一种住所。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小兴安岭地区,毕拉尔路鄂伦春人夏季多居此种住房。形状与东北地区旧式草房相似。其构造是:搭起房架后,以桦树皮覆盖;四周用圆木作墙,为了通风,排列不严密。内

  • 八朗安抚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永乐十五年(1417)二月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境。永乐四年(1406)九月,京师鸡鸣寺僧端竹领占、洮州卫千户赵诚等,曾奉命前往该地招谕百姓。设安抚司后,该安抚司等21族土官阿

  • 吕定琳

    渤海王国大臣。康王大嵩璘时官匡谏大夫、工部郎中。唐贞元十一年(日本延历十四年,795),奉使聘日告文王丧及嵩璘即位。海中遇大风,漂至虾夷境遭劫掠,十一月,转至出羽登陆。次年四月,入日京城(今日本奈良)

  • 更庆寺

    萨迦派(花教)寺庙。意为“大寺庙”。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城欧普隆沟。清雍正七年(1729)由德格十二代土司却吉登巴才仁所建,为康区最大寺。兴盛时有僧众600—700人,土司兼寺主,实行政教合一

  • 杨景言

    见“杨景贤”(977页)。

  • 完颜宗辅

    1096—1135金宗室、大将。本名讹里朶,亦作窝里��,后改名宗尧。女真族。完颜氏。太祖※阿骨打第五子,为人尚诚实,性宽恕,好施惠,魁伟尊严,人望而畏之。天辅六年(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