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弓力

弓力

弓,射弓;力,清代用以衡量弓干硬度、开弓人所受强度的计算单位。八旗满洲、蒙古及东北狩猎民族中皆不乏擅长强弓之人。弓之强弱,视其取材刚柔、用料多寡以为别。4至6力,用筋14两、胶7两;7至9力者,则用筋20两、胶9两。弓以力作量词,则1力为10斤,分为1至18力。逾12力(称石弓)者称之“出号弓”。强弓控硬箭,为英雄本色,亦有其一定用场。武科考试,马射以3力、步射以5力弓为率,不准不及,加重则听。雍正(1723—1735)初,八旗查得亲军、护军能开8力以上硬弓者,共有18000余人。世宗胤禛为之开颜喜谕,嗣后以15个力为止,不许再加。善扑营原有三绝技,其一即善强弓,皆能力挽“石弓”以上。

猜你喜欢

  • 蒙古实物租

    清代蒙古阿拉特(平民)向封建领主缴纳的一种赋税。在蒙古地区,封建领主对其领地的牧场和牧地享有支配权,除优先占有水草丰饶的最好牧场,供自己饲养放牧外,将其余牧场分给所属阿拉特使用,阿拉特须按规定向领主缴

  • 弘义宫

    契丹王朝所置宫卫名。契丹语作“算斡鲁朵”(“算”意为“腹心”,“斡鲁朵”意为“宫”)。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置宫卫。宫卫制为契丹特殊政治制度。《辽史·营卫志》:“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分州县,析部

  • 康熙前贵州通志

    书名。贵州地方志。亦称《曹本贵州通志》。33卷。清曹申吉(字锡余,号澹余,山东安丘人,汉族)主修。因贵州是多民族地区,该书各卷均涉及少数民族,其中《土司志》、《蛮僚志》等篇,为少数民族专志,专载少数民

  • 粟末靺鞨

    唐代东北部族名。亦作涑沫靺鞨。靺鞨※粟末部壮大后的新称。原分布在今吉林省吉林市附近松花江上游地区(一说在吉林市北以下的松花江北流段两岸,或说在今辉发河、松花江和牡丹江上游一带),后经隋炀帝时和高丽国亡

  • 哀乞盖

    蒙文史籍作“额齐格喇嘛”,见“阿兴喇嘛”(1222页)。

  • 库伦

    即“古列延”(440页)。

  • 彭波百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海北刚察境内那任秀玛地区,为从黄河南迁至刚察最早部落之一。相传200年前,从西藏拉萨彭波地方迁来四、五户牧民驻牧于今那任贡马地区,后原居黄南的刚察贡玛部落亦迁此。由于刚察贡玛部落内

  • 拓跋嗣

    392—423北魏皇帝。409—423年在位。字木末。鲜卑拓跋氏。太祖※拓跋珪长子,为刘贵人所生。道武帝天兴六年(403),封齐王,任相国,加车骑大将军。因母按旧俗赐死,哀不能自胜,触怒珪,被迫逃匿于

  • 巴匝尔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巴杂尔伯克。“巴匝尔”,维吾尔语,意谓“市集”。职司管理集市一切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左翼中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哈绥河。东至济尔哈朗图,接土谢图汗部右翼左旗界;西至珠赉布拉克,接本部右翼后旗界;南至霍里木图,接本部右翼前旗界;北至巴勒齐尔,接本部中末旗界。有佐领1。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