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广惠寺

广惠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郭芒寺”、“赞布寺”。在青海大通县。由西藏赞布顿珠嘉措在青海厄鲁特蒙古首领资助下,于顺治七年(1650)建成。十年(1653),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进京朝觐,返藏时亲临此寺,讲经传法,自此声誉大振。初建时仅有赞布昂欠和小经堂一座。康熙四年(1665),由五世达赖派一世敏珠尔赤列伦珠主持扩建,先建显宗学院,后增设密宗学院、医学院及大经堂,成为显密双修的格鲁派大寺。雍正元年(1723)毁于罗卜藏丹津之乱。四年(1726),清朝召二世敏珠尔罗桑丹增嘉措进京为驻京呼图克图。赐金重修被毁寺院。九年(1731),题赐“广惠寺”匾额。同治五年(1866),再次毁于兵乱。光绪年间(1875—1908)重修。建有大经堂、释迦殿、夏鲁经堂、甘珠尔经堂、护法殿等。设上下显宗、密咒、密宗、医明五个学院,采用哲蚌寺郭芒扎仓教程。成为青海五大格鲁派寺院之一,尤以僧多,晓藏医而闻名。属寺6座,活佛数十名。最高寺主为敏珠尔和先灵活佛。敏珠尔共传8世,其中四世为蒙古族。二世敏珠尔驻京后,委先灵活佛为代理寺主。寺内存有明朝所赐“灌顶圆修净慧大国师孛隆逋瓦桑尔加领真”圣旨,清乾隆年赐“法海寺”匾额、九世班禅却吉尼玛为该寺书写之藏文长挂轴3幅、敏珠尔之“净明禅师之印”等。

猜你喜欢

  • 矣罗君

    唐代六诏之一浪穹诏王。乌蛮※铎罗望曾孙,偏罗矣之子。父卒,嗣位。贞元十年(794),南诏王异牟寻破剑川(今云南剑川县南)后被俘,徙永昌(今云南保山市)。参见“浪穹诏”(1944页)。

  • 撒只剌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州源流考》作色珠伦河卫。永乐五年(1407)正月,女真人首领土成哈等来朝,与喜乐温河等十一卫同时设立。

  • 丹巴达杰

    1771—1834清代青海夏琼寺高僧。藏族。出生于尖扎日兰地方之阿嘉家族。由赤·阿旺却丹确认其为自己伯父之转世。于夏琼寺和色拉寺结扎仓求学,获林赛学位。聆听七世达赖喇嘛噶桑嘉措之教诲。任护理华曲寺堪布

  • 彭惠

    明代湖广保靖州土官。土家族。保靖州(今湖南保靖县)两江口长官※彭世英子。正德十四年(1519),因争两江口地与保靖宣慰使彭九霄相仇杀,数年不息,双方死者500余人,被守巡官下狱,为姻亲永顺宣慰使彭明辅

  • 乌秅

    西域古国名。又作权于摩国。王治乌秅城(今新疆莎车县西南巴达克山中)。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490,口2700余,胜兵740。居民处山而聚,积石为屋,耕作石间,产小步马、驴及白草。宣帝

  • 托普

    佤语音译。旧时云南佤族以人体上肢为计算长度的单位。解放前西盟佤族地区大多没有专门量度器,量度的观念也很单薄,一般以人体的关节测量长度:两臂伸开的长度为一“托普”;臂弯到指头的长度为一“所”;拇指与小指

  • 兀提剌耳

    西域古城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太祖纪》作讹答剌、斡脱罗儿。《贾塔剌浑传》作斡脱剌儿。《元朝秘史》作兀答剌儿、兀都剌儿。《西游录》作讹打剌。以该城长官盖儿汗依纳儿朱克,奉花剌子模算端(王)命,杀

  • 渠莎

    见“莎车”(1827页)。

  • 松罗茶

    茶名。产于安徽歙县。以其香气浓郁,深为西北及中亚地区部分民族欢迎。清代准噶尔商队到肃州等地贸易时,也以此茶为其采购的重要商品之一。是一种质量优良的茶叶,向与江苏吴县虎丘、浙江钱塘龙井茶齐名。

  • 任得敬分国

    西夏外戚篡国事件。任得敬本宋朝西安州(今宁夏海原县西)通判。降夏后,以献女给仁宗李仁孝为妃,又领兵镇压部民起义之功,由西平都统军被召入朝,为尚书令、中书令、国相,进爵楚王。在朝擅权,穷兵黩武,培植私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