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帖良兀

帖良兀

蒙古森林诸部(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汉意“林木中百姓”)之一。又作田列克、帖良古惕。分布于也儿的失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以东前苏联戈尔诺·阿尔泰自治州。一说此称唐代已见于突厥文碑铭,即“多览葛”。《辽史》诸部中亦列有“迭剌葛部”。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建国后,受八邻部豁儿赤管辖。元代,海都(窝阔台汗孙)叛元,该部附之,与元军战于亦必儿·失必儿等地。

猜你喜欢

  • 天祚元妃

    见“萧贵哥”(1997页)。

  • 私庄百姓

    明清泗城府对外来汉族人户的称谓。泗城府(属邕州羁縻州)改土归流前辖红水河上游两岸壮、布依族地区。境内土地、山林、河流、民人均属岑氏土官及其官族部属——亭目、甲目所有,各有区域,称庄园。外地汉族入境投靠

  • 耶沙

    彝语音译。解放前四川凉山昭觉滥坝等地彝族奴隶社会的财富级别之一。又作“苏沙”。意为“拥有极少的财产”。为下等户。根据每户占有生产资料和单身奴隶的多少,由本家支议定而划分,以便在冤家械斗调解后分担赔命价

  • 刘禹锡

    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一说其先世为匈奴独孤氏。河南洛阳人,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北魏东雍州刺史※刘亮七世孙。生于浙江嘉兴。贞元九年(793),擢进士第,

  • 黠戛斯朝贡图

    反映黠戛向唐朝贡盛况之画卷。又名“王会图”。唐开成五年(840),黠戛斯军破回鹘,占领其牙帐时,遇见唐下嫁回鹘可汗的太和公主,当即遣达干10人护送公主返唐,途中被回鹘乌介可汗邀劫。黠戛斯可汗屡遣使至唐

  • 叱吕

    见“俟吕邻部”(1690页)。

  • 宏词科

    见“制举宏词科”(1454页)。

  • 西陲总统事略

    书名。初称《伊犁总统事略》。原为汪廷楷辑编,后经祁韵士改订,嘉庆十三年(1808)由伊犁将军松筠审定。全书12卷。一卷叙清廷统一天山南北及伊犁设防兴屯经过。二卷为天山南北路图说。三卷叙南北路境域、山水

  • 提依特部

    清代布鲁特(阿尔克孜)部落名。又译提伊特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五十二年(1787),其首领伯舍克以效忠清廷,获六品顶戴蓝翎。在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东北600余里伊兰乌瓦斯卡伦外游牧

  • 散羊毛疙瘩

    旧时云南宁蒗地区普米、纳西族人民反抗土司压迫时的联络讯号。方式有两种:一是在羊毛绳上打上结,结的数目表示联系村寨的数目。将其逐村逐寨传递,每到一村寨,便解开一个结,继续传递,直到将所结疙瘩解完;另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