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帖木儿

帖木儿

①(1336—1405) 中亚※帖木儿汗国创建者。又称中亚帖木儿、异密帖木儿。出身于蒙古巴鲁刺思贵族。世居河中(今中亚泽拉夫善河流域撒马尔罕一带)渴石附近。因娶察合台汗国合赞汗之女为妻(异密忽辛寡妻),故又称“驸马帖木儿”。东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儿汗(1347或1348—1363在位)统治时期,曾受命充汗子也里牙思火者谋臣。1362年以腿部受伤致残。1363年,乘察合台汗国内乱,勾结异密忽辛起兵,自称成吉思汗后裔,于1370年灭西察合台汗国,夺取河中地区统治权,建都于撒马尔罕。在统治地位获得初步巩固后,不久又趁周邻地区局势混乱,于1380年起,出兵夺取伊朗和阿富汗。后又占领高加索、两河流域和花剌子模。1389—1395年,复三次出师进军钦察汗国,毁其都城别儿哥萨莱等城。1398年,侵入北印度,占领德里,并在德里等地进行大肆屠杀。1399年,进军小亚细亚。1405年,集兵20万东向,谋进攻中国明朝。1404年,率军自撒马尔罕出发,东进至讹打剌病死。人虽不学无识,但却喜欢接见学者、文人,鼓励他们进行研究。每征服一地,都把俘虏的工匠、艺术家和学者送往撒马尔罕,使撒马尔罕成为当时的文化艺术中心。 ②见“赵国安”(1612页)。

猜你喜欢

  • 东四清真寺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初名“礼拜寺”。位于北京市东四。明正统十二年(1447),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陈友修建。景泰元年(1450)赐名“清真寺”。大殿拱形门楣上刻有《古兰经》经文,系库法字体。寺内有明朝

  • 巴伦台黄庙

    黄帽派喇嘛庙。一称巴伦台庙。位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和静县北90里。清光绪十五年(1889,一说二十四年,1898)建。为天山南路旧土尔扈特蒙古总庙。内置经学、医学、密宗三院。解放前有喇嘛300

  • 尚学会

    民国初年新疆锡伯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团体。1913年成立,总部设于伊宁。创始人博孝昌,因受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的影响,主张在不改变锡伯族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废除旗制,反对豪绅官僚霸占土地;

  • 沃沮

    ①古族名。来源于古※貊族。《后汉书》等有传。有东(亦称“南”)沃沮、北沃沮之分(一说东沃沮即沃沮,包括南、北沃沮)。旧据《辽史》多认为在今辽宁海城县一带;今一般据《后汉书》等称,其“在

  • 骆丹部

    即“落俎室韦”(2187页)。

  • 元遗山集

    即“遗山集”(2232页)。

  • 原字

    见“契丹原字”和“契丹文字”(1565页)。

  • 阿拜

    1585—1648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子。后金天命十年(1625)十月,与弟巴布泰、塔拜等征东海呼尔哈部北路,俘获1500人。以军功授骑都尉职。天聪八年(1634)四月,擢

  • 道洛

    鄂温克语音译。交际语。流行于今内蒙古额尔古纳旗的鄂温克人地区,客人到家后,首先拜神,再和主人握手说“道洛”。主人把垫子放在哪里,客人就坐在哪里,然后互相敬烟。

  • 八分

    清※宗室中区别权利、义务和地位的制度名。天命七年(1622),努尔哈赤设置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分别主持八旗,凡财物出纳必八家均及、均摊,是为八分(分,读去声)。崇德元年(1636),始定宗室九等封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