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特哈八旗

布特哈八旗

清代八旗组织建置之一。以诸打牲部族人丁的原有血缘组织为基础,依照满洲八旗制度,陆续编旗设佐而成,佐领多为氏族首领。嫩江流域一带,明属奴儿干都司辖境,清初索伦、达斡尔、鄂伦春等打牲部落杂居于此。总名布特哈(满语音译,意为“渔猎”),译言打牲处。康熙二十三年(1684),设索伦(鄂温克)、达斡尔总管2员、副总管6员(后增为16员),初辖佐领38员等。二十八年(1689),置总管衙署于嫩江西岸宜卧齐地方(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三十年,增设满洲总管1员,共同辖理此驻防八旗事务。雍正(1723—1735)末年,始正式规定八旗旗色,统属于布特哈总管衙门。迄嘉庆十三年(1808),此八旗已设索伦佐领47,达斡尔佐领39,鄂伦春佐领11,共97佐领(《布特哈志略》载为92佐领),辖4033户、18933人(此内不计雅发罕鄂伦春,这种步猎人散居深山密林,不入八旗)。光绪二十年(1894),并3总管改置副都统1员,移其衙门于嫩江东博尔多站地方(今黑龙江省讷河县境内)。三十二年(1906),撤副都统,就其旗屯座落以嫩江分界,划为东西两路布特哈,分建八旗,各设总管1人以治。东路总管衙署仍在博尔多,民国初年改设总办1人,办理旗属生计;西路总管衙署仍在宜卧齐。民国四年(1915,一说十年,或说七年)四月,设置布西设治局,西路总管衙门与之并存,同城办公,其总管仍理旗属事务,归黑龙江省直辖。

猜你喜欢

  • 平夏之战

    西夏崇宗时与北宋的一次重要战争。宋绍圣四年(1097)筑平夏城(今宁夏同心南),沿边诸路亦相继筑城堡,深入西夏属地。夏太后梁氏主国政,决意相争,以宋所建诸城中平夏最大,若得平夏,其余自破。次年,亲率军

  • 马尕三

    见“马文义”(163页)。

  • 黑哈尔河他拉

    草原名。“他拉”蒙古语意为“草原”。位于内蒙古阿噜科尔沁旗东北,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大牧场。南北长110华里,东西宽20华里,呈东西窄,南北长的梯形,总面积22万多亩。草原西部及西南部是一望无际的沙坨草甸

  • 弘瞻

    ?—1768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号经畲道人。世宗※胤禛第六子。乾隆三年(1738),袭果亲王。二十八年(1763),因事降贝勒。三十年,复封果郡王。卒,谥恭。善诗词,雅好藏书,著有《鸣盛集》4

  • 术赤

    1177—12257蒙古国军事将领。又译拙赤、珠齐、述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长子。母孛儿台尝为蔑儿乞部所掠,救归,分娩于途,故名“术赤”,意为“客人”。骁勇善战,自幼随父征战。宋嘉泰四年(1204

  • 交河古城

    又称雅尔湖故城、雅尔和图、崖儿城。高昌都城遗址。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县西10公里雅尔乃孜沟。因地处两河相交之土崖,故名交河。汉代车师王前庭治所所在地。6世纪初麹氏高昌在此建交河郡城。唐贞观十四年(640)

  • 南台备要

    书名。本名《南台备纪》,《永乐大典》摘录时作今名,又作《南台类纪》。是元代江南行御史台有关典章制度的汇编。南台掾属刘孟琛等纂述。成书于顺帝至正三年(1343)。书中除南台记事外,还保存了一些有参考价值

  • 朱耶葛勒阿波

    沙陀首领,唐末将领。唐骁骑上将军※朱耶骨咄支子,金吾卫大将军、酒泉县公※朱耶尽忠之弟。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兄尽忠、侄执宜为摆脱吐蕃控制,率沙陀众自甘州至灵州归唐,途中遭吐蕃追击,兄战死,侄至灵州

  • 弘化公主墓志铭

    武周圣历二年(699)刻制。1927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县南六十里青嘴喇嘛湾。原存武威文庙。志高一尺八寸,广约一尺七寸五分。志文25行,行24字。志盖有“大周故西平公主墓志”九字。墓志主人系唐宗室女,贞

  • 西爨

    古地名和古族名。见于《云南志》(《蛮书》)、《旧唐书》、《新唐书》等。爨为三国时的南中大姓之一,居于建宁郡(约在今云南曲靖地区),被诸葛亮封为“领军”,其统治区亦称为爨,治下主要为叟族。后势力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