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巩乃斯种羊场墓群

巩乃斯种羊场墓群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巩乃斯县城西北57公里种羊场北,海拔835米。墓地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1公里,墓葬约130座。墓地中最大封堆高10米,底周近300米;其余封堆高度俱为0.5—2米,封底直径7—24米。有的封顶铺一层石块或卵石,有的在封堆周围铺一层石圈。其中木棺墓13座,地表均有封堆,内含石板和卵石。墓室是用石板层层垒砌而成,墓底不铺石,墓口用数块长条形大石板覆盖。最大石棺长3.57米,宽1. 68米,深1.5米;最小石棺长1.82米,宽60公分,深58公分。石棺有单室、双室和三室3种。单室一般葬1人,双室葬2人,个别葬3人。葬式有仰身直肢、侧身直肢头朝西和二次葬。随葬品有少量陶罐、陶钵、铜镜、铜泡、残铁剑、骨镞、金箔等。从随葬形制判断,似为生活于当地土著人民文化遗存。

猜你喜欢

  • 长孙翰

    ?—430北魏大臣。代人。鲜卑拔拔氏(后改长孙氏),蓝田侯长孙肥子。道武帝拓跋珪时,以善骑为猎郎。天赐五年(408),父卒,袭爵。次年,珪卒,子拓跋嗣在外,翰与拓跋磨浑迎立之。迁散骑常侍。以功累迁平南

  • 玉恒

    十六国时期成汉(大成国)废主李期年号。自公元335—338年,凡4年。

  • 日喀则红庙碑

    碑铭。清代驻日喀则、定日两地进藏官兵关于修建庙宇的刻石。记述两地官兵鉴于后藏常遭水、旱灾,岁收欠稔,自愿捐资约百两,仿内地庙宇规制,在日喀则旧城内建寺一所,名曰红庙(藏语称“拉康玛波”)塑像供奉,以求

  • 宣曲胡骑

    汉代匈奴骑兵。汉朝将归附的匈奴人编为骑队,称“胡骑”,驻宣曲(今西安市西南)者,称“宣曲胡骑”,与长水胡骑皆受※长水校尉统领。常受遣出征,神爵元年(前61),曾随赵充国击西羌。

  • 土默特万户

    明代东蒙古※六万户之一。亦称“十二土默特”。属※右翼3万户。一说其名称源于古老的“秃马惕”部落。明代,由右翼的蒙古勒津(满官嗔)、多伦土默特(多罗土蛮)等12个大部落及若干小部落组合而成,故统称十二土

  • 北青摩崖

    金代女真文字崖壁刻书。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刻,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北青郡串山。1911年发现。字面高1米33。有5行40余字。所记佛事,因字迹模糊,不易辨认,学者对其解读意见不

  • 撒礼塔

    ?—1232蒙古国将领。又译撒里塔、撒里答、撒里台。初任火儿赤(佩弓矢侍从),故又称撒礼塔火儿赤。太宗元年(1229),与吾也而、王荣祖征辽东,破盖州、宣城、石城等10余城。三年,以高丽杀蒙古使者,受

  • 德斯库

    见“阿哈玛法”(1227页)。

  • 兴定宝泉

    见“交钞”(875页)。

  • 西蒙自治政府

    ※“伪蒙古自治政府”的改称。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大军进军西北,原由内蒙古少数王公上层在阿拉善旗定远营(今巴颜浩特)匆促组成的伪蒙古自治政府,发生分裂,伪主席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出走,副主席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