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安清

安清

东汉佛教译经师。字世高。原为西域安息国王太子。西域旅人呼为安侯。因厌弃世俗生治,嗣王位后让国于叔父沃拉加色斯二世,出家修道,遍游诸国。博通经藏,尤精阿昆昙学。讽持禅经,备尽其妙。桓帝建和二年(148, 一说元年),游步洛阳,潜心佛经翻译。因精通汉文,谙熟小乘经典,故至灵帝建宁三年(170),先后译出《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禅行法想经》、《大道地经》、《人本欲生经》、《转法轮经》、《阿昆昙五法经》等经典95部,115卷。是最早以汉文翻译外来佛典的西域著名译经师之一。也是到中国传播说一切有部阿昆昙学和禅法的第一位西域人。其译著后经道安注释,流传甚广,有力地推动了两晋南北朝佛教的发展。

猜你喜欢

  • 萧三娘

    太平天国女将领。广西武宣县东乡上武兰人。壮族。咸丰元年(1851),随兄萧朝贵参加金田起义。善骑射,能马上指挥,左右开弓,号称女元帅。三年(1853),随太平军进攻镇江,率女兵数百,一马当先,攻占城楼

  • 天盛二十二年卖地契

    西夏文契约。1页19行,页面48.5×22厘米。行款与汉文契约相近。正文11行。记西夏天盛庚寅二十二年(1170)党项族寡妇耶和氏宝导卖地22亩,值骆驼四匹。旁人不得过问,本人不能反悔,若反悔当依法受

  • 丹噶尔厅志

    书名。清末杨景升纂。8卷。首列图5,次序7篇,次凡例,次目录。卷一:历史、政绩录、兵事;卷二:选举、耆旧、列女;卷三:地理、森林、户口、水利、贡赋;卷四:动物、植物、矿物;卷五:商业、实业、风俗、宗教

  • 杰瓦尚波

    1419—1482明代藏传佛教高僧。壤塘曲尔基寺(位于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第一世活佛。嘉绒夏王贝木宗人。藏族。出身贵族之家。初拜仁钦贝为师,受沙弥戒,赐法名为米旁杰瓦尚波,学习《三律仪取舍

  • 拜见钱

    元朝末年官吏勒索财物的名目。见“撒花钱”。

  • 取鸾书

    旧时布依族、壮族定婚习俗。又称“背八字”。流行于贵州布依族、广西壮族民间。各地做法不一。镇宁扁担山一带布依族,在订婚后举行。是日,男方携带蜡烛1对,鞭炮1串,席菜8碗,猪腿1支,猪肉1块,公、母鸡各1

  • 海禄

    ?—1791清代将领。蒙古正蓝旗人。姓齐普齐特氏。乾隆二十年(1755),以前锋随领队大臣莽阿纳出师伊犁,征剿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叛乱。次年,随将军兆惠驻济尔哈朗。二十四年(1759),随副将军富德攻叶

  • 艾斯木汗习惯法

    哈萨克汗国法典之一。17世纪前期艾斯木汗(额什木汗)制定。※《哈斯木汗法典》实行百年后,至艾斯木汗统治时期(1598—1628或1645年),又制定新的法典。艾斯木汗在哈萨克历史上以“魁梧的艾斯木好汉

  • 柳条边

    清代东北封禁地区界线。俗称柳条边、条子边、柳墙等。满族贵族夺得全国政权后,把盛京、吉林辖境部分地区视为“祖宗肇兴”之地。为保护“龙兴重地”,以固“根本”,严禁关内汉族等居民进入打猎、耕垦、采挖人参。同

  • 脱勒格赤

    蒙古语。又译“脱烈格赤”。“脱勒格”意为“卦”、“占卜”,“占卜用小弓”,“赤”意为“执事人”。《元朝秘史》释为“卜人”,《华夷译语》解为“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