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安抚使

安抚使

官名。始于隋代,为行军主帅临时的兼职。唐玄宗以后,由皇帝派朝臣巡视因兵燹或水旱等而受灾的地区,称安抚使、安抚处置使或宣慰安抚使。不常设。宋代常以重要地方守臣兼领,或称经略安抚使,掌管一路兵民之事。若以二品以上大臣充任时,则又称安抚大使。帅臣受命绥御河东、陕西、岭南诸路少数民族地区时即谓经略安抚使带马步军都总管,以统制军旅,并置若干僚属、将佐。王钦若、梁颢、李纲、王厚都曾任此类官职。辽曾设九水诸夷安抚使、易州安抚使等。金国亦曾置陕西路安抚使。元代改为一路长官,仅设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参用土官。秩正三品。安抚司内,上有达鲁花赤1员,下有同知、副使、佥事、经历、知事各1员。明代亦仅设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世袭武职土官。秩从五品。其职责是维护和保持本地区的风俗、制度,附辑诸土民,谨守疆土,修职贡,应征调。其下属一般为土官,有土同知1人,正六品;土副使1人,从六品;土佥事1人,正七品;属员吏目1人,从九品。清代亦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秩从五品。但其机构、衙门及下属官佐已大为精简,往往仅有安抚使一人和几个分工办事的头目、师爷。

猜你喜欢

  • 田镇海

    见“镇海”(2509页)。

  • 元晔

    507—532北魏皇帝。530—531年在位。字华兴,小字盆子。鲜卑元氏(拓跋氏)。南安王※元桢孙,元怡子,※尔朱荣内侄。史称其“性轻躁,有膂力”。初为秘书郎,迁通直散骑常侍。孝庄帝建义元年(528)

  • 契丹藏

    “契丹大藏经”简称,又简称为“丹藏”。契丹王朝时期刊刻的汉文大藏经,故名。自辽圣宗统和年间(983—1012)始,至辽道宗咸雍四年(1068)前后印成于辽南京(今北京),从藏经史看,仅晚于北宋四川益州

  • 僜语音译。解放前僜人社会中的奴隶。约占总人口的1%。主要来源于购买、债务和奴产子等。为主人承担田间和家务劳动。一般与主人同住一个长屋中,吃穿无甚大差别。经允许可为自己经营小片土地和饲养少量禽畜。但人身

  • 乙抵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乙抵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瓦里。

  • 索多

    蒙古语音译。意为福荫、洪福、伟大、神圣、威力。明代蒙古人尊称元太祖为“索多成吉思汗”。瓦刺首领※脱欢欲夺取汗位,在※八白室内说:成吉思汗是索多,自己亦是※索岱后裔(指其远祖母为成吉思汗的公主)。嘉靖十

  • 傣哪

    族名。又作“傣讷”。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部分傣族的自称。“哪”系傣语音译,意为“上面”。因德宏位于西双版纳北部,按地理位置为上面,故称。参见“傣”(2242页)、“傣族”(2244页)。

  • 褚孔格

    见“祝孔革”(1769页)。

  • 徒们江

    见“图们江”(1435页)。

  • 博东齐旗

    清代蒙旗之一。乾隆二十二年(1757)置。杜尔伯特台吉伯什阿噶什裔。初驻牧额尔齐斯河流域。因惧阿睦尔撒纳侵袭,徙乌兰古木。二十二年,喀尔喀贝子车布登扎布领兵进攻叛军,收伯什阿噶什属户。建旗,使附车凌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