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驿站
元代驿站名。设于首都大都(今北京),为全国驿站总枢纽。通过逐站接力,通往全国主要干线。东路、北路经通州、蓟州衔接辽阳、岭北行省驿路。西路经昌平,至榆林,分别与西路驿站相接。南路经良乡、涿州。南下与南方各行省驿路相接。是时,大都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即有驿路四条:纳钵西路、黑谷路、东道御史按行之路及帖里干道第一段。上隶朝省,下达全国各地。因驿传繁剧,按额定有站车589辆。步站按额定有站车194辆。
元代驿站名。设于首都大都(今北京),为全国驿站总枢纽。通过逐站接力,通往全国主要干线。东路、北路经通州、蓟州衔接辽阳、岭北行省驿路。西路经昌平,至榆林,分别与西路驿站相接。南路经良乡、涿州。南下与南方各行省驿路相接。是时,大都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即有驿路四条:纳钵西路、黑谷路、东道御史按行之路及帖里干道第一段。上隶朝省,下达全国各地。因驿传繁剧,按额定有站车589辆。步站按额定有站车194辆。
契丹人保存尸体的方法。史载,大同元年(947)四月,辽太宗耶律德光自中原汴京(今河南开封)归北,卒于途中,契丹人破其尸,摘除肠胃,充以盐,载之北去,中原人称之为“帝羓”。
清代四川大金川土司。亦作巴勒奔。藏族土司嘉勒巴孙。曾从将军岳钟琪出兵羊岗,著有军功。雍正元年(1723),授金川安抚使,自称其地为大金川,居勒乌围,以旧土司泽旺辖地为小金川,由此大小金川分治。以女阿扣
参见“一齐额尔机哈分布勒哈番”(2页)。
壮语称“吭诞”。壮族民间建立圩场(集市)的第一个圩日子。流行于广西那坡、靖西、德保等县。据1948年《靖西县志》载,源于宋朝。相传北宋末年某年某月某日,壮族地区开始建立圩场。届时,农民们将自产的农副产
见“炒花”(1502页)。
明代傣族土司名。古称“勐卯果占毕”,意即“产香软米的地方”。元属麓川路。明为麓川故地,明朝“三征麓川”后,设陇川、南甸、干崖三宣抚司,属陇川宣抚司。万历(1573—1620)初,分陇川同知多俺居勐卯(
古县名。原为夜郎国小邑之一,作※鉤町国。秦置县。汉初,复为夜郎小邑。元鼎六年(前111)复置。属牂柯郡,治所在今云南广南。蜀汉时,自牂柯郡分出属兴古郡。南朝梁废。今其地有苗、布依等民族居之。
见“五姓蕃”(263页)。
北魏对吐谷浑王的封号。太和十六年(492),吐谷浑王※伏连筹遣世子贺鲁头朝魏,献方物,次年,孝文帝封以是号。
见“玉资伯克”(4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