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河
河名。古称白水、漓水。黄河上游支流。在甘肃省南部。源出夏河县西南西倾山东麓,北流至永靖县莲花镇入黄河。长160公里。约有20余公里流经东乡边沿地区。为东乡族及其先民居地。传说为夏禹王治水时疏水入河的一条水道,两岸尚有大禹凿山导水痕迹。明王竑诗云:“河流滚滚日顷东,今古咸蒙大禹功。巨波奔腾连日雨,急湍澎湃九秋风。”
河名。古称白水、漓水。黄河上游支流。在甘肃省南部。源出夏河县西南西倾山东麓,北流至永靖县莲花镇入黄河。长160公里。约有20余公里流经东乡边沿地区。为东乡族及其先民居地。传说为夏禹王治水时疏水入河的一条水道,两岸尚有大禹凿山导水痕迹。明王竑诗云:“河流滚滚日顷东,今古咸蒙大禹功。巨波奔腾连日雨,急湍澎湃九秋风。”
瑶语音译。亦称“班律”,俗称“石牌法律”。解放前广西大瑶山瑶族各个石牌组织(有以村寨为单位或若干村寨联合组成)制定共同遵守的法律条文。各个石牌组织所制定的条文多少不一,少则数条,多则十数条。条文虽简,
详见“嘉玛万户”(2430页)。
古地名。参见“骊戎”(1970页)。
明朝与北元的一次战争。洪武元年(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明军北伐,包围元大都(今北京)。元惠宗(顺帝)※妥欢贴睦尔率宫室退居上都开平(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伺机南下复取大都。二年春,明将
见“承化寺”(1560页)。
解放前我国南方不少少数民族以某种符号为标志圈占土地的一种方式。如云南的独龙、怒、佤、傈僳等民族过去每个氏族、家族或村寨都有自己所属的山林和荒地,凡本氏族、家庭或村社成员,均可根据各自需要,单独一户或二
即“艋舺”(2457页)。
见“塔兰奇”(2157页)。
渤海国宗王。一作大俊明。第十一世王※大彝震子。唐大和六年(832),被遣朝唐,于麟德殿受唐文宗接见。开成二年(837),复被遣至唐贺正旦,再廷见于麟德殿。此次随行有入唐学习生徒16人,被留止于青州(治
古文化遗址。中水位于贵州省威宁县境内。1977年,贵州省博物馆组织发掘汉古墓36座,出土文物273件。文物具有汉代“西南夷”风格。年代约在西汉末至东汉初,为夜郎旁小邑遗迹之一。陶器80余件。手工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