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夏琼寺

夏琼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夏群寺、夏冲寺、沙冲寺等。在青海化隆县。因该寺后山崖形如展翅之鹫鸟,故名。始建于元至正九年(1349),为青海最古老寺院之一。创建者为宗喀巴启蒙老师曲结顿珠仁钦,俗称曲结多仁波旦。为宗喀巴早年学经之地,被称为格鲁派之源。早期建筑有大护法殿、大神殿等。明洪武十八年(1385),顿珠仁钦圆寂,其灵骨存寺内灵塔中,并建灵塔殿。万历十一年(1583),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应邀赴内蒙,途经该寺,赐金将该塔改为镏金铜塔。18世纪初,七世达赖格桑嘉措赐金铺盖灵塔殿金顶。另有文殊殿等。天启三年(1623),该寺法台强巴林巴·丹巴仁钦创建显宗学院。清乾隆十二年(1747),拉萨下密院高僧曼仁巴阿旺扎西建密宗学院;五十八年(1793),第三世西纳活佛崔臣达吉建医明学院,嘉庆七年(1802)改时轮学院。寺内原有大小建筑群27处,佛殿、僧舍共2000余间,有“文殊修行洞”、“弥勒望河”塑像等古迹。盛时有僧3000人,大小活佛拉让25座,以德央仓、贝斯仓、堪布仓和夏玛尔仓,为著名四大活佛。此寺屡出名僧,闻于藏区,甚受清朝重视。乾隆五十三年(1788),赐此寺汉、藏、蒙、满四体文字之“法净寺”紫匾,自此,每年拨专款供养。此寺初建时为噶丹派,后成为格鲁派寺院,采用色拉寺教程,属色拉寺系统。乾隆三十七年(1772),三世却藏阿旺图登旺秋任该寺第39任总法台,建大经堂。自此,历辈却藏活佛为该寺寺主,成为佑宁寺属寺之一。

猜你喜欢

  • 元韶

    ?—559东魏、北齐大臣。字世胄。河南洛阳人。鲜卑元氏。魏彭城王※元勰孙,无上王元邵子,孝庄帝※元子攸侄。好学,英容仪。初避尔朱氏之难,匿于嵩山。后为孝庄帝访获,袭封彭城王。北魏永熙三年(534),孝

  • 达扎路恭

    吐蕃大臣。全称思兰·达扎路恭,又称论悉诺罗,一说即唐书之马重英。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大臣。曾因崇信本教反对兴佛遭流放,后改信佛教。赤松德赞未掌政时即得到其支持,消灭臣下叛乱,故深

  • 旧土尔扈特部东路右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汗族弟巴木巴尔随汗归清,封札萨克多罗毕锡哷勒图郡王,建旗。分4佐领。隶乌讷恩素珠克图东路盟,归库尔喀喇乌苏(今新疆乌苏县)大臣管辖。四十八年(178

  • 杨再思

    唐末五代诚、徽州峒首。飞山峒(今湖南靖县飞山)人。自称飞山令,不愿臣服楚王马氏,直接归附于后唐王朝,贡献方物。后唐分其地为十峒,再思以十子分领之,自为十峒总首领。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其后人杨蕴内

  • 古地名。春秋末年越国东界地。《国语·越语上》:“勾践(初年)之地……东至鄞”,在今浙江鄞县境。

  • 宁弥

    参见“扜弥”(750页)。

  • 乌思藏十三万户

    元代乌思藏属下13处军政建制,以僧俗首领为万户长进行管理,简称十三万户。世祖中统元年(1260),封土蕃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后升号帝师),赐予乌思、藏(即前、后藏)为其封地;又封其弟恰那多吉为白兰王,

  • 库哷讷河卫

    见“弗鲁讷卫”(670页)。

  • 敖洛克腾

    清前期鄂温克族部落头人。清崇德年间(1636—1643)至康熙二十年(1681),清政府陆续编鄂温克旗、佐。康熙六年(1667),清政府按八旗制,将其属下2134名壮丁,按原有氏族,编为29个佐领。康

  • 巴州

    地名。古称巴州驿。即今青海民和县巴州乡。为古道站口。明万历年间(1573—1620),设立驿站。曾建有城隍庙与石佛寺。西面巴州垣上有乐都地区土司李玑(皝)墓。李玑系明成化十八年(1482)进士,青海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