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喜峰口至内蒙古驿道

喜峰口至内蒙古驿道

清代内蒙古五路驿站之一。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由刑部尚书图纳负责建立。这条驿站从北京开始,经过遵化到喜峰口,除喜峰口、宽城所设内地两站外,余16站皆在内蒙古境内。经过内蒙古东部卓索图、昭乌达和哲里木3盟20旗,即喀喇沁左、中、右3旗,土默特左、右2旗,喀尔喀左翼旗,敖汉旗,奈曼旗,扎鲁特左、右2旗,科尔沁左翼前、中、后3旗,右翼前、中、后3旗,郭尔罗斯前后2旗,札赉特旗,杜尔伯特旗,总长2010里。内蒙古境内16站为和齐台品郭勒、喀斯瑚、托和图、伯尔克、黄华图、锡喇诺尔、库呼东、三音哈格、锡喇郭勒、奎素布托、博罗阿布齐、诺木齐、哈沙图、哈拉塔克洛素特、珠特、哈岱罕。这是内蒙古东部诸盟旗到北京的驿道。

猜你喜欢

  • 沙纳哈

    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赖卜氏,世居齐克潭和洛地方。顺治六年(1649),从征大同叛镇姜瓖,奋勇先登克城,赐号“巴图鲁”,授拜他喇布勒哈番(骑都尉)。九年(1652),加一拖沙喇哈番(云骑尉)。十四年

  • 内大相

    见“曩论掣逋”(2589页)。

  • 颇剌淑

    1042—1094金肃宗。亦作婆剌淑、蒲剌束。女真完颜部人。金景祖※乌古乃第四子,世祖※劾里钵之弟。自幼机敏善辩。劾里钵联盟时期任国相,尽心匡辅其兄,熟知辽朝国政人情,故主管与辽之事。屡领兵助兄击败叔

  • 民族解放社

    解放前新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族先进分子所建立的革命组织。又称“解放组织”。由于国民党的残暴统治,新疆少数民族中受过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和思想影响的先进分子,以及一部份曾经在前苏联受过马列主义思想

  • 摩琳卫

    见“毛怜卫”(360页)。

  • 脾室

    见“皮室军”(671页)。

  • 蒙古王公会议

    民国初年东蒙古王公反对库伦“独立”的会议。1911年,沙俄策动外蒙古封建主宣布“独立”。遭到蒙古族各阶层的普遍反对。1912年9月及1913年10月,内蒙古哲里木盟10旗王公两次在长春举行东蒙古王公会

  • 上等司

    见“上司”(114页)。

  • 阿泥

    古族名。元明清文献中先后称“斡泥”、“窝泥”、“和泥”、“和尼”、“倭泥”等,皆“哈尼”的同音异写。其族分布极广。天启《滇志·种人》:“阿迷州(开远市)称阿泥”,同书“云南府”:“阿泥井在城北二十里江

  • 提举峒丁

    宋时专管广西左右江溪洞峒丁的官员。属汉族流官。左江道、右江道各1名;一说左江2名,右江1名;一说各2名(东提举、西提举)。职责为巡训、点校、调遣峒丁等事,后兼管朝廷买马事宜,东提举负责等量“蛮”马,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