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和夷

和夷

古族名。今哈尼族。《禹贡·梁州》下说:“蔡、蒙旅平,和夷底绩。”北宋苏轼《东坡书传》说:“和夷,西南夷名也。”南宋毛晃《禹贡指南·和夷底绩》下说:“和夷,西南夷。”清代胡渭《禹贡锥指》说:“和夷,涐水南之夷也。”涐水即大渡河,见于《汉书·地理志》“蜀郡青衣县”下注和《水经注释·江水一》下注。可见早在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和夷已分布于今四川大渡河南岸及雅砻江以东的连之海、海子等沼泽地带以及发源于连之海的阿泥河(安宁河)流域。和夷、和蛮、和泥(哈尼语义“泥”为“人”)的含义,同为“和人”,当为早期哈尼族先民。参见“哈尼族”(1633页)。

猜你喜欢

  • 光绪帝

    即“载湉”(1844页)。

  • 市本

    明代互市术语。指官方马市开市前,由明朝主持互市官员按规定的购马数额筹备马价银,部分用以支付马价,部分用于事先购买粮食、布帛、锅釜等物资,备以交换马匹。抚赏银不在其中。市本来源主要由兵部库贮马价银拨发各

  • 北魏胡太后

    见“宣武灵太后”(1747页)。

  • 察哈尔额鲁特

    蒙古部落分支名。清代察哈尔地区额鲁特人专称。有新、旧额鲁特之分。乾隆十九年(1754)前内附而居是地者,称旧额鲁特,有佐领18。是年起及以后内迁被安置者称新额鲁特,有佐领6。归察哈尔都统管辖。今为内蒙

  • 达该洪勐

    旧时云南沧源班洪地区对“大伙头”(即“大户”之长)的称谓。由班洪地区最大头人(俗称“班洪王”)任命,管辖数个或十数个村寨,下设二伙头、小伙头和管事,负责为“班洪王”摊派劳役和征收实物地租等,遇有战事时

  • 密鲁扒

    傈僳语音译。傈僳族中基督教会的会长。司掌教会中的一切事务。为专业神职人员,依靠教徒奉献的“上帝粮”(圣粮)为生。基督教于1913年传入滇西北怒江傈僳族地区,在当地分设教区,建立教堂,发展教徒。旧时怒江

  • 和蛮

    古族名。今哈尼族先民。渊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南北朝以后,从原来的僰、叟、昆明族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民族集体。始见于唐张九龄《敕安南首领爨仁哲书》:“和蛮大鬼主孟谷悮”。因其信仰巫鬼教,政治、宗教上的首领称

  • 定结

    地名。又称丁吉、丁吉牙、坦克伊宗。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属日喀则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定结宗。1960年与康巴宗、金龙溪合并,改定结县。县政府驻江嘎。为农业区,手工业有地毯编织。乾隆(1736—1795

  • 桑孔语

    我国自称桑孔的哈尼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境内的部分村寨,使用人口约2000左右。以景洪县的桑孔语为例。语音特点:有24个单辅音。塞音、塞擦

  • 完颜守能

    金朝官员。本名胡剌。女真族。完颜氏。学者※完颜希尹孙,昭武大将军把答子。累官商州刺史。海陵王正隆六年(1161),宋军陷商州,被执。世宗大定五年(1165),宋金议和,释归,诏给旧官之俸。十九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