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国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分布于苏滨水(今绥芬河)流域。康宗完颜乌雅束时(1103—1113年在位),该部勃堇(部长)斡豁不听命,康宗于甲申(1104)年遣完颜斡带往治其事,至活罗海川(今牡丹江)撒阿村,召诸部,诸部皆至,唯斡豁不至,聚众固守,不久被征服。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分布于苏滨水(今绥芬河)流域。康宗完颜乌雅束时(1103—1113年在位),该部勃堇(部长)斡豁不听命,康宗于甲申(1104)年遣完颜斡带往治其事,至活罗海川(今牡丹江)撒阿村,召诸部,诸部皆至,唯斡豁不至,聚众固守,不久被征服。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哈剌那惕。※弘吉剌部分支之一。始祖为秃速不答兀忒之长子合剌讷惕。参见“弘吉剌”(644页)。
旧时裕固族部落名。主要分布在今甘肃省肃南县明花区的莲花、前滩、大河区水关乡的西岔河等地,操西部裕固语。共有7个户族:(裕固语称※的尔勤”):呼郎嘎特(或称霍尔勒、汉姓贺)、托鄂什(汉姓妥)、钟鄂勒(汉
清嘉道年间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反清叛乱。先后有4次。嘉庆二十五年(1820),张格尔(新疆喀什噶尔人,维吾尔族,幼居浩罕)纠集安集延阿哈呼里等百余人、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萨雅克部、冲噶巴什部等50
见“锡卜臣”(2363页)。
见“却吉嘉错” (981页)。
元代长跑竞赛。详见“贵由赤竞走”(1655页)。
参见“传大召”(794页)。
清代满族新婚妇女所着的一种服饰。因在褂上缀以8个刺绣或缂丝的彩团,故名。
清代新疆工矿名。乾隆四十一年(1776)建于哈尔海图山(俗称凤凰山)。由废员2人经管。年产铜二三千斤至五六千斤不等。五十四年(1789),因产量不高,移于哈什河畔(今尼勒克县地)另开新矿。嘉庆六年(1
见“撒尼泼”(24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