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吐蕃氏族

吐蕃氏族

约在唐代吐蕃由原始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期间形成,初为父系,以所谓“父民六族”为最早。随着父系权力的加强与发展,氏族制的确立和巩固,逐渐形成强大的世袭性的家族及家族名称,子孙承袭,以家族名称冠于姓名之前,作为氏族贵族身份。一般奴隶或属民多无氏族姓氏,反映了阶级及等级的差别。氏族有大小之分,多与各自的政治及经济权力相关联。氏族贵族属吐蕃统治阶级,具有血缘性质,世代承袭,掌握吐蕃军政及经济大权。平民因功,可受到赞普的赐封,而具有氏族称号及贵族身份;亦可因罪而被贬废。氏族之姓氏又与所受封或占据的领地名称有密切关系,娘氏因受封于后藏娘曲河流域,琛氏因封地在琛地而得名。大贵族是赞普的主要屏辅,其氏族权力得到赞普的多方维护,赞普王室所赐封地诏书,明文准其加官进爵,世代相袭。许多氏族贵胄年代久远,因袭至今,如吐蕃远古“十二小邦”时的琛氏、努氏、没卢氏、娘氏、娘若氏、尼扬若氏、噶尔氏、年氏、尼雅氏,等等。经囊日松赞、松赞干布两代赞普,许多重要氏族有的通过军功,有的通过政途,已基本形成系统。赤松德赞之后,僧侣氏族贵族得以迅速发展,形成僧俗两种氏族系统,著名者如屯弥氏、支氏、拔氏、勃阑伽氏、悉诺氏、额氏、绮立氏、属卢氏、拉甫氏、许甫氏、桂氏、巴果氏、玛氏、恩兰氏、昆氏、臧氏、朗氏、那囊氏、蔡邦氏、拉隆氏、朗卓氏、沽氏、嘎氏、祥氏、韦氏、加查氏、俄氏、琼波氏、等等。在869年吐蕃奴隶起义之后,上述氏族许多趋于没落,乃至消灭,一些则流传后世,继续繁衍。同时又出现一些新家族,这些家族虽与过去氏族有关,但已是封建社会的新的贵族,如萨迦自称昆族后裔、德格土司自称噶尔氏族后裔等。

猜你喜欢

  • 乌什铸局

    清代新疆货币铸造机构。乾隆三十一年(1766)建置于乌什。开铸之法,与※阿克苏铸局相同。钱文以六分给纳铜人,四分交给官府充当兵饷。其六分之内,复抽十分之二,供支饷用。贡铜及官采铜料,全充兵饷。其钱,正

  • 完颜宗固

    ?—1146金大臣。本名胡鲁,亦作胡卢。女真族。完颜氏。太宗※吴乞买次子。熙宗天会十五年(1137),为燕京(今北京)留守,封豳王。天眷二年(1139),完颜宗磐以谋反罪被杀,受株连,获赦,罚不得称皇

  • 刘梦得文集

    见“刘禹锡集”(867页)。

  • 打拉

    僜语音译。解放前西藏察隅地区僜人使用的一种铁砍刀。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和防身武器。多由相邻地区传入,部分自行加工。刀长约50厘米,宽约8厘米。用长方形木板刻出凹槽,每隔约2厘米绕数道细铁(铜)丝,即为刀

  • 墨尔色

    即“郭道甫”(1904页)。

  • 昂穆布

    蒙古地区佛教寺庙中的僧职名。在※德穆齐领导下,掌管全寺庙财务出纳诸事。地位不高,责任重要,多选择有一定办事能力者充任。

  • 卦尔察部

    部落名。又作瓜尔察、瓜勒察。女真后裔。地当伯都讷(今扶余县)城东北,松花江与嫩江合流下游南北地。明时,役属蒙古科尔沁部。清初为打牲部落。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与叶赫、科尔沁蒙古等九部联军,进攻建

  • 作星

    见“花婆”(997页)。

  • 黎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黎语自称“赛”。因分布地域不同和方言、服饰等差异,内部又分“侾”、“杞”(或“岐”)、“美孚”、“本地”等支系。现有人口1110900 (1990年),主要聚居在海南岛中南部。语言属

  • 箕子东封朝鲜

    亦称“箕子走王朝鲜”。箕子为商末贵族,官太师,是商纣诸父。纣暴虐,箕子谏不听,乃披发佯狂为奴,为纣所囚。其东封朝鲜有二说:一谓在其东走朝鲜之前受封。《史记》载:周武王克商,访“道”于箕子,箕子向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