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号地

号地

解放前我国南方不少少数民族以某种符号为标志圈占土地的一种方式。如云南的独龙、怒、佤、傈僳等民族过去每个氏族、家族或村寨都有自己所属的山林和荒地,凡本氏族、家庭或村社成员,均可根据各自需要,单独一户或二三户合伙在春耕前选择合意的一片或数片山林地,作上标志。所作标志在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各有差异,如独龙族多在选定的土地上插上一根竹子,然后劈两半夹些草;怒族和傈僳族多在选定的林地中隔不远就砍倒一棵树或在树干上砍些口子,或堆些石块;崩龙(今为德昂)族多以砍地边草为标志;等等。凡已作了记号的土地,他人便不会来开垦。原先号种的地不得据为己有,不得私自转让或买卖,也不得继承,丢荒后仍为集体所有,别人可以自由号种。随着锄耕农业的出现和人口不断增加,开始把自己号占的土地通过不断加工长期占有使用,甚至丢荒期也不让他人开种,若要耕种,需先征得原耕者的同意,遂使公有土地演变为私有。但迄至解放前夕,云南的独龙族、西盟佤族、怒族、傈僳族等仍不同程度保留着若干通过号地形式垦种的公荒地,大多为荒山或远地。

猜你喜欢

  • 张鸿仪

    1912—1945山东鲁南铁道游击队创建人之一。山东郯城人。回族。幼孤,先后在枣庄中兴小学、中兴中学就读。曾参加“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1937年创办《抗敌报》。193

  • 叶尔羌办事大臣

    清代新疆叶尔羌军政长官。乾隆二十四年(1759)置。驻叶尔羌(今新疆莎车)。下原设帮办大臣1人、领队大臣2人协办军政庶务,后省领队大臣。衙署有印房、粮饷局等组织,由章京3员、笔帖式3员、委笔帖式15员

  • 怒苏

    部分怒族自称。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碧江县,传说其先民从前居住在丽江、剑川一带,后因纳西族和白族势力扩张,被迫迁至兰坪的澜沧江沿岸,最后又越过碧罗雪山在怒江流域定居。参见“怒族”(1774页)。

  • 主儿乞

    即“主儿勤”(620页)。

  • 粤西琐记

    书名。广西风物杂记。1卷。清沈日霖(江苏吴江人,汉族)撰。为嘉庆二十四年(1819)作者为学使督学广西时所作。内容涉及广西气候、物产、矿产、山川、岩洞、僻姓、迷信、寨老、乡约、语言、俗字、壮锦、壮布等

  • 丹巴都噶尔

    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一译达木巴都噶尔。绰罗斯氏。清札萨克亲王伯什阿噶什兄达瓦克什克之子。初游牧于沙喇伯勒(位于伊塞克湖北)境。乾隆二十年(1755),随伯什阿噶什附清,驻牧额尔齐斯,授协理台吉。

  • 乌珠

    西夏语“皇帝”之汉译名,一作“兀卒”、“吾祖”。夏景宗李元昊称帝时,以“吾祖”之译名上书宋仁宗,宋朝臣认为有侮玩之意。

  • 俺嫂

    元代金齿孟定甸(今云南耿马孟定区)傣族首领。至元二十四年(1287),与孟缠甸官阿受夫、鲁砦官木拜共率民2.5万,请归元朝统治。元初在滇西设金齿安抚司,领6路,孟定诸部未尝统属,至是内属,设孟定路军民

  • 希克

    即“西凯”(690页)。

  • 昆明城

    古县名、城名。唐代其城在今四川盐源县。唐武德二年(619),改汉晋以来的定笮县为昆明县,属州越嶲部。《蛮书》卷6:“昆明城,在东泸之西”,“磨些种落所居之地”。东泸水即今雅砻江,其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