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台吉

台吉

历史上蒙古、维吾尔、哈萨克、藏等族贵族尊称。源自汉语“太子”。初见于蒙古国时期。原只用于皇子。皇太子称“鸿台吉”,诸子称“台吉”。后演变为也速该把阿秃儿和成吉思汗后裔通称。各级台吉,均为同一族系(同骨)成员,彼此不得通婚。16世纪后,蒙古汗权式微,封建割据加剧,非成吉思汗族裔的卫拉特蒙古封建主,亦相继称鸿台吉、台吉。自是,其名便由博尔济吉特氏贵族尊称,演化为一般蒙古贵族称呼。鸿台吉、台吉都各有自己属民、分地和官属。在卫拉特蒙古各部中,小台吉皆为大台吉(鸿台吉)宗属。大台吉官属有图什墨尔、札尔扈齐、德墨齐、宰桑等官。小台吉组成昂吉置宰桑、德木齐、收楞额等官。满族统治阶级兴起后,蒙古诸部相继归附,清朝政府为笼络各部封建主,袭用其称号作为封爵之一,位于王、贝勒、贝子、公之下,秩分四等,视一、二、三、四品官。并规定,台吉身亡,准其子孙暨亲兄弟世袭;一、二品台吉,许以一子袭替,余子俱为四品,有功者酌量另议;公主之子,10岁以上,父殁后,不拘年岁,给品级;台吉授札萨克者,均授一等;一等台吉和塔布囊给随丁15人,二等给12人,三等给8人,四等给4人。札萨克台吉有封地和属民,闲散台吉有属民无封地;台吉因身份高贵,平民与台吉相遇,要让台吉坐上位;属民见台吉要下跪。康熙年间,复定于札萨克旗设协理台吉,佐理旗务。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统治西藏时,藏区藏族中也有被封赠为台吉者。清朝政府直接统治西藏后,以康济鼐、颇罗鼐等助清军进藏有功,也以该爵分别授其家族。18世纪50年代,清军统一西北地区,部分卫拉特蒙古封建主和维吾尔族上层,也分别被授予此爵。民国以后,西藏地方政府还以该爵封授某些贵族,品级低于噶伦、札萨克而高于一般四品官,但多不授实职。居住在新疆等地的哈萨克族也有“台吉”一称,地位在汗、王、公之下。清代因之。其称呼一直保留至民国时期。

猜你喜欢

  • 葛蛮军

    见“新添葛蛮安抚司”(2381页)。

  • 虎答遍迭速檀

    ※叶尔羌汗国宗室。※拉失德汗之孙,和田总督※忽来失速檀之子。16世纪80年代初,随其父叛立,1583年占据吐鲁番,并向明朝派出使臣“叩关求贡”。后被※阿不都·哈林汗派兵平叛,臣服。1594年,再次遣使

  • 巴尔斯博罗特

    约1484—1519明代东蒙古右翼济农(亲王)。一译伯尔色博罗特,明人称之为阿着或阿著,号赛音阿拉克,汉文简译作赛那剌、諰阿郎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第三子,※满都海哈屯生。早年在蒙古右翼满官嗔部,由

  • 崩龙

    德昂族的他称。亦作崩竜、波龙、波弄。始见于《乾隆东华录》、《征缅纪闻》、《永昌府志》等清代史书及方志。原系傣族、佤族对德昂族的称呼。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保山、临沧等地区。其服饰因地不同,故被当地汉族分

  • 倓钱

    古蛮夷赎死罪钱名。“倓”同“赕”,蛮夷语音译。秦昭襄王(公元前307—前251年在位)时,有白虎与群虎在秦、蜀、巴、汉境内伤人、遂以重金募能杀白虎者。※板楯蛮以杀白虎有功。秦与之盟曰:蛮夷杀人者得以倓

  • 捺水

    即“穄水”(2561页)。

  • 播鲁只

    ※朵豁剌惕部※异密,※东察合台汗国“开国功臣”。伊斯兰历七四八年(1347—48)扶立※秃黑鲁帖木儿为汗,致使察合台汗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其家族实际上操纵着东察合台汗国政权,并拥有汗国最富庶的地区—

  • 伊犁铜厂

    清代新疆工矿名。乾隆四十一年(1776)建于哈尔海图山(俗称凤凰山)。由废员2人经管。年产铜二三千斤至五六千斤不等。五十四年(1789),因产量不高,移于哈什河畔(今尼勒克县地)另开新矿。嘉庆六年(1

  •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右翼右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哈拉河源。东至恰克图山梁,西接本部右翼左后旗及中右末旗,南至乌里雅呼岭,北抵诺木图布拉克山梁。有佐领1。会盟于汗阿林盟。康熙四十五年(1706),贝子锡布推哈坦巴图鲁长子巴海助

  • 萨拉

    ①拉祜语音译。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糯福区拉祜族村寨所设西方教会的代理人。一般各村寨皆有一名,秉承教会旨意,对拉祜族广大群众进行种种麻醉性宣传,并进行种种剥削,如强迫或欺骗教徒交纳“讨福钱”、“担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