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可突于

可突于

?—735

唐代契丹部落联盟军事首领。一作可突干。出自大贺氏族。统领兵马,悍而有谋,得众心。契丹附唐后,受唐封静析军副使。时契丹军权渐显,屡废联盟首领。开元八年(720),谋废首领娑固,娑固力单,引唐兵救援,他举兵对抗,杀娑固,另立其从父弟郁于,乃遣使赴唐,迫唐应允。数年后,又与部落联盟新首领咄于(吐于)不协,逼其于开元十三年(725)奔唐,不敢返回。遂立其弟邵固。是年,亲赴唐贡物,见唐平章事李元紘,受其怠慢,深为忌恨,心知唐对己擅权不满,终于开元十八年(730)五月,废杀亲唐首领邵固,推翻大贺氏族在联盟内的传统统治地位,新立遥辇氏族屈列为首领,率众叛唐,并胁迫奚族共投突厥。是年六月,进攻唐地平卢(今河北卢龙),被唐平卢先锋乌承玭战败于捺禄山。二十年(732)三月,与唐军战于幽州(今北京)北山,再败,率兵北走。次年春,在突厥苾伽可汗支持下,再领兵攻唐,败唐军于都山(今河北青龙西北)。二十二年(734)六月,又为唐幽州节度史张守珪所败。无力再战,乃与部落联盟首领屈列谋,遣使诈降,为守珪识破。时与别帅李过折分掌兵马,相互争权有隙,守珪乘机派管记王悔离间,拉拢过折。是年底(735年初),为过折所杀,首级献唐,传至东都(今河南洛阳),枭于天津桥南。过折被立为契丹首领,契丹重又归唐。

猜你喜欢

  • 札萨克特固斯库鲁克达赖汗旗

    见“杜尔伯特部左翼汗旗”(962页)。

  • 多尔济扎布

    ?—1800清朝将领。蒙古镶黄旗人。巴鲁特氏。由兰翎侍卫累攉湖北郧阳参将。随军镇压镇筆苗族起义,升副将。嘉庆三年(1798),署宜昌镇总兵。随军镇压白莲教张汉潮于山中,以事受嘉奖。五年(1800),授

  • 和硕特西右翼前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默勒札萨克旗。雍正元年(1723),阿喇布坦拒从罗卜藏丹津叛,率众归清。三年(1725),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下设2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

  • 苏完河卫

    见“苏温河卫”(1008页)。

  • 柯尔坪之战

    清军与张格尔叛军的一次战役。张格尔于※“浑巴什河之战”败绩后,于道光六年(1826)十月,复集兵3千余于柯尔坪(今新疆阿克苏西南柯坪),恃险固守,谋阻清军进路。清命杨芳督兵往攻,分兵两路夹击。叛军初犹

  • 芭良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如史载宋元丰八年(1085)十月,西夏派遣使臣芭良嵬名济等,赴宋朝进助山陵马匹。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义都

    珞巴族部落名。又称都都。藏族称之为“丁珞”,门巴人称“札纳”,西方文献称“朱利嘎答”,意为“剪发的人”,或称“米什米”。据察隅义都人称,其祖先从巴塘一带向西南迁移至察瓦弄,然后向西再迁至波中、阿古雅山

  • 下笼卜

    明代藏区地名。又译作下隆卜、下隆布、下陇卜。在今青海玉树境通天河流域之结古乡。宣德二年(1427),其首领奉朝命护送、照料明使乌思藏之太监侯显过境。

  • 奈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南部。牧地东界喀尔喀左翼旗,西界敖汉旗,南界土默特旗,北界翁牛特旗。古鲜卑地。唐属营州都督府,后入于奚。辽、金为兴中府北境。明为蒙古喀尔喀部所据,后自该部析出

  • 卫藏

    藏语音译。地区名。西藏地区之别称。旧时将西藏分为阿里、卫(前藏)、藏(后藏)和康(又称喀木)四部。有时又合称卫及康区西部两地为“卫”;阿里、藏两部为“藏”,故总称卫藏。元、明两代称乌思藏,清译“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