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卫藏通志

卫藏通志

清代西藏志书。以记载西藏地区为主兼及甘、青、川藏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袁昶以写本刊入《渐西村舍丛书》。始渐流传。原书不著撰者姓名及成书年代。据考著者为※和瑛(?—1821) (一说作者为松筠或作和琳)。乾隆五十八年(1793)瑛以副都统职衔任驻藏帮办大臣,在藏八年,多留心藏事,曾著《西藏赋》一书。后受驻藏大臣和琳命,将所定诸项治理卫藏章程悉心整理。以便继任者“循照成规”治理藏务,故撰成此书。本书始编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止于嘉庆二年(1797),非一次编成,1797年完成初稿,后陆续补充、修订成书。为集录驻藏大臣衙门档案为主的史料性专著,亦载有卫藏风物等见闻实录。以所载珍贵机密档案史料最为史家称道,档案皆依原件照录,奏章均有朱批谕旨。据统计乾隆五十九年以前上谕、奏章等约达140余件。乾隆六十年驻藏大臣衙松筠及和瑛原函奏章5件。以及乾隆五十七年以来有关卫藏各种议定章程、钦定章程、布告及钱粮、兵马数目等。本书继《渐西村舍丛书》版,有1937年上海商物印书馆重印本,又称万有文库本。共4册16卷,另附卷首及校字记。内容广泛,门类细腻,括考证、疆域、山川、程站、喇嘛、寺庙、番目、兵制、镇抚、钱法、贸易、条例、纪略、抚恤、部首、经典等。所载多据实考案,语出有本,考订精当。为研究清代前期西藏历史、地理、经济、风俗等的重要资料。1982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将此书重版发行。

猜你喜欢

  • 干坝会议

    英侵略军以会谈为名入侵西藏。19世纪英帝为掠夺西藏矿藏、皮革、羊毛等原料,并向西藏市场销售毛织品,借口亚东开埠后,西藏于帕里征收货税,封锁亚东,违背条约,后藏牧民于甲岗分水岭以南放牧,是侵犯哲孟雄(今

  • 石城

    古地名。唐征高丽记事中的石城所指有二:(1)贞观二十一年(647),唐将牛进达等从莱州(今山东掖县)渡海攻取之石城,为今辽宁庄河县西北50里处城儿山古城(一说为该省境内叆河下游南岸石头城村的石筑山城址

  • 额尔德尼

    ①(1581—1623)后金著名儒臣,满文创制者之一。满族。纳喇氏。世居建州都英额(今辽宁抚顺西)。努尔哈赤起兵初期来归,隶满洲正黄旗。兼通满、蒙、汉文字,封为“巴克什”。常从努尔哈赤征蒙古诸部,以蒙

  • 伊犁铜厂

    清代新疆工矿名。乾隆四十一年(1776)建于哈尔海图山(俗称凤凰山)。由废员2人经管。年产铜二三千斤至五六千斤不等。五十四年(1789),因产量不高,移于哈什河畔(今尼勒克县地)另开新矿。嘉庆六年(1

  • 奥姑

    契丹习俗。详见“拜奥礼”(1664页)。

  • 赵师范

    ?—1659明清之际甘肃临洮藏族士司。※赵重琮子。天启七年(1627),袭父临洮卫指挥使职。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底定陇右,师范率子枢勷归附,仍命为临洮卫指挥使,正三品。

  • 丁拱辰

    1800—1875清末兵器家。名君珍、字淑原、号星南。福建晋江陈埭乡岸兜村人。回族。赛典赤·赡思丁后裔。出身商人家庭。因生活拮据。11岁辍学。刻苦自学,研究兵法。17岁随父往浙东经商,暇余仍研习天文,

  • 设罢

    契丹语音译。“侈盛”、“丰盛”之意。余靖在庆历三年至五年(1043—1045)先后三次出使契丹,益晓契丹语,曾在辽兴宗的筵席上作汉语与契丹语交杂的《北语诗》,受到兴宗赞赏。首句为“夜筵设罢臣拜洗”,自

  • 于仲文

    545—612北周、隋大臣。字次武。鲜卑于氏(原为万忸于氏)。先祖代人,后迁洛阳、长安。燕国公、大左辅※于寔子。少聪敏好学,师事博士李详,习《周易》、《三礼》。初为赵王宇文招属下,历迁安固太守、御正下

  • 乙室勃极烈

    金代早期官名。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迎迓之官”。亦称“国论乙室勃极烈”。管理对外事务。《金史·百官志一》载:“其官长,皆称曰勃极烈……诸勃极烈之上,则有国论、乙室……之号,以为升拜宗室功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