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卡其玛

卡其玛

赫哲族传统手套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意为“狍皮手套”。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用两块狍皮缝成。手背上面的皮子抽褶,姆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手腕上部另以薄兽皮或鱼皮做成约半尺长的筒,并缝有带子。戴上后扎紧带子,既不透风,又不易掉下。为便于打猎扣枪板机,有的在手腕处留一横口,有的在姆指处挖个洞,并用细毛皮镶边,防止风灌入。赫哲族的狍皮手套还有两种样式:一为不分指的手闷子,称“阿日其玛”;再为五指皆分开,用熟得很柔软的狍皮制,并染成黄色,套背用各色花线绣成云纹和花朵。20世纪初布匹输入增多后,布制手闷子逐渐增多,但为了防水耐用,仍要用鱼皮缝套罩之。

猜你喜欢

  • 尔古隆寺

    见“佑宁寺”(1087页)。

  • 黑瑶

    见“青裤瑶”(1280页)。

  • 诸汗源流黄金史纲

    即“蒙古黄金史纲”(2343页)。

  • 烈万华

    定安国王。渤海遗人。渤海国亡,其西南部部分居民为反抗契丹人统治,保据一隅,建国改元,称定安国。万华为见于史载的第一个定安国王,但时距渤海灭亡已45年。宋开宝三年(970),女真人遣使朝宋,曾附表贡方物

  • 摇马郎

    见“游方”(2285页)。

  • 真理的人门

    书名。又名《真理的献礼》。宣扬伊斯兰教义的长诗。玉格乃克盲诗人阿赫马德(又译阿合买提)居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市)时撰。连同题跋诗共500余行。12世纪末或13世纪初成书,并以此诗献给当时喀什噶尔异密(

  • 巴尔克事件

    清末四川凉山彝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分子的斗争。光绪三十四年(1908),英国传教士巴尔克未经许可,擅自携武装随从由西昌(一说由马边)经交脚(昭觉)进入美姑牛牛坝,勘测山川,绘制地图,窥探地下资源,并枪杀

  • 拉仁布与琪门索

    土族叙事长诗。约300余行。流行于青海互助、民和、大通等地。内容为富家姑娘琪门索爱上在其兄家当牧工的拉仁布,遭到兄嫂反对。在拉仁布遭杀害尸体火化时,不燃,琪门索闻讯悲痛欲绝,冲破监禁,哭祭拉仁布,将头

  • 秦州

    古地名。当今甘肃天水地区。原为羌、狄、戎所居。西周孝王封秦祖先非子“邑之秦”,号曰嬴秦,居此以和西戎。秦因得天时、地利,因而强大。传至庄公,为周西垂(陲)大夫,居犬丘(天水南)。秦襄公将兵击戎救周,有

  • 阿史那泥孰

    见“咄陆可汗”(13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