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卓尼寺

卓尼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甘肃卓尼县。相传13世纪初此地建有一座宁玛派小寺。约元至元六年(1269),帝师八思巴赴京,途经此地,由其随行萨迦格西·希日益西改宁玛寺为萨迦派寺院。明永乐年间,※些地(系杨土司始祖)为寺主。明天顺三年(1459),卓尼第二代土司之弟仁钦龙布,改该寺为格鲁派寺院,并任法台。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卓尼第十代土司罗桑敦珠次子阿旺赤列嘉措任法台。五十二年(1713)受清封为“崇梵净觉禅师”,敕赐“禅定寺”匾额。自此该寺又称禅定寺。五十三年(1714),建参尼扎仓。雍正七年(1729),建居巴扎仓,约乾隆年间(1736—1795)建萨里哇扎仓和崇巴扎仓,形成格鲁派大寺,寺僧达3千名。1912年该寺毁于兵乱。1931年由卓尼十九代土司杨和卡重建,教权由卓尼土司杨氏家族掌握,任堪布,总揽全寺政教事务。其管理体制分堪布系统和法台系统。法台系统分总法台和扎仓法台,分别管理全寺各扎仓之宗教活动及有关事务,总法台由堪布委任,任期3年。下设大格贵(俗称铁棒喇嘛),管理全寺司法及寺规。其下依次有尚书楼、翁则、聂尔哇。该寺主要节日和法会有祈愿大法会、酥油花会、大经堂祈愿法会、晒大佛、纪念宗喀巴圆寂等。该寺原辖5座寺院和44座小寺,分布于原杨土司所辖48旗内。该寺原保存有相传龙树大师亲手塑制的十二转轮王像和绘制的贝叶佛像,印度铸造的天女像、用蛇心檀香雕刻的毗沙门神像、《般若八千颂》贝叶经、卓尼土司先祖些地的保护神贡保像及宗喀巴大师的著作等。曾屡经浩劫,所存无几。

猜你喜欢

  • 细封步赖

    党项羌细封部首领。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受唐朝南会州都督郑元招谕,率其部族附唐,太宗降玺书慰抚并赐宴。唐朝以其地置轨州(今四川阿坝境),拜刺史,仍命率所部讨击吐谷浑。

  • 吉马戛

    参见“宗”(1523页)。

  • 增订清文鉴

    见“清文鉴”(2106页)。

  • 别昂左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嘉绒藏族地区衙门的大管家。主要经管寨内财粮收支及牛场交的酥油。月工资6斗青稞,一般由大头人充任。任期长短不一,取斗决于土司的信任程度。多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和勒索财物。

  • 宪台通纪续集

    书名。元监察机构典章制度汇编之一。元御史台掾史唐惟明编纂。至正十二年(1352)成书。主要记顺帝至元二年(1336)至至正十二年御史台的典制掌故,对元末政治、人民生活、民族关系、阶级斗争等情况亦有所反

  • 即“”(1731页)。

  • 瑶刀

    瑶人的生产工具和防身武器。皆短刃而长柄,以木或竹作刀鞘,多无纹饰,然甚锋利,南宋人曾敏行《独醒杂志》载:湖南一些瑶人以“钢精”炼制成的“黄钢刀”,可以一挥斩断牛腰。男子外出,通常系于腰间。

  • 李大酺

    ?—720唐代奚族部落联盟首领。又作李大辅。唐睿宗景云元年(710),遣使赴唐,贡方物。后与唐失和,延和元年(712),败唐军于冷硎,擒杀幽州都督孙俭。玄宗开元三年(715),遣大臣粤苏、梅落使唐请和

  • 年遐龄

    ?—1727清朝大臣。汉军镶黄旗人。初由笔帖式授兵部主事,累迁刑部郎中。康熙二十二年(1683)授河南道御史,历迁内阁侍读学士、宗人府府丞、内阁学士、工部右侍郎、湖广巡抚等职。三十八年(1699),奏

  • 裴罗将军城

    西域古城名。见《新唐书·地理志》,位于碎叶川口西80里,其西20里为碎叶城。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西南8公里阿克一贝西姆,此城在其东10公里处。据王国维《西辽都城虎思斡耳朵考》,“裴罗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