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

书名。亦名《华阳国记》。东晋常璩(字道将,蜀郡江原即今四川崇庆人)撰。凡12卷,附属1卷。书成于永和十年(354)。宋以后刻本渐多,现存本以明嘉靖张佳胤刊本和刘大昌刊本为最早,《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国学基本丛书》等本较通行,以清顾广圻校正廖寅刊本为佳。分地志4篇:巴、汉中、蜀、南中;载记5篇:公孙述、刘二牧,刘先主、刘后主,大同,李特、雄、期、寿、势;人物传2篇:先贤(上中下)、后贤;序志及士女目录1篇。各篇旨意,分揭于《序志》。记述自远古至东晋永和三年(347)期间,巴、汉中、蜀、南中等地区的郡县沿革、史事及公孙述、刘备等人的活动事迹。因将地理记载、历史编年、人物传记合为一编,开编纂地方志之先例,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南中(相当于今四川南部及云南、贵州西北地区)为古西南夷地,因对濮、叟、昆、摩沙、羌等少数民族的事迹有涉及,对研究民族史具有参考价值。是书南宋前已残缺,又往返传钞刻翻版,错落渐多。1984年巴蜀书社出版今人刘琳《华阳国志校注》。

猜你喜欢

  • 赤年松赞

    吐蕃赞普。又作赤尼雅松赞或祥杜诺阿瑞。《唐书》称揭利失若。※拉托托日宁赞与诺萨芒波洁之子。其任赞普期间,雅隆部落经济有长足进步,据《拉达克王统记》载,牧地与农田相接,串连湖泊,引水、开沟渠;蓄水灌溉,

  • 阿土古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意为“善采捕者”。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如完颜宗宁、夹谷守中皆本名阿土古。

  • 桑葛

    见“桑哥”(1963页)。

  • 都尔格齐诺颜

    见“昆都伦乌巴什”(1410页)。

  • 打哄格布喷

    僜语音译。西藏察隅地区僜人的一种熊皮挎包。包为长方形,用熊头部皮子缝制,熊的双眼用在包面上,两耳留在包盖上,背带用上百枚钱币串结而成。背时挎左肩,包袋部垂至前身右腿处。实用装饰用途兼有。旧时富人家庭男

  • 笃进

    西域古地名。见《梁书·诸夷传》,为高昌国46镇之一。《元史·西北地附录》作他古新,在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位下。明代陈诚《西域行程记》作托逊。清《西域图志》等作托克三,设有台站。今新疆托克逊县。

  • 荔波县

    县名。其地居有苗、水、侗、瑶等族。隋以前与贵州独山县为夜郎之毋敛地。唐为环州属地。宋属融州,后置州。元降为县。旋复为州,属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元年(1368),省州入思恩县。十七年(13

  • 也咥

    见“乙失钵”(4页)。

  • 北魏恭宗

    见“拓跋晃”(1359页)。

  • 依底

    纳西语音译,20世纪30年代以前纳西族在农业生产中的协作组织。为抵御自然灾害,克服劳动人手不足,生产力水平低下带来的困难,以自愿原则由二三家农户组成协作单位。“依底”原来的含义是伙用水牛、耕地。后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