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华善

华善

①(?—1676)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伊尔根觉罗氏。世居佛阿拉地方。塞楞鄂哈思瑚五世孙。顺治元年(1644),任笔帖式,迁刑部主事。九年(1652)加骑都尉世职。十年,迁刑部郎中。十三年(1656),随宁海大将军伊尔德征舟山,因功加一云骑尉。康熙初,授兵部督捕理事官,迁太仆寺卿,授宏文院学士。九年(1670),晋甘肃巡抚,奏准减免宁州钱粮,并发帑银赈济巩昌所属西和礼县疫区灾民。十三年(1674),陕西提督王辅臣叛,犯巩昌及兰州等地。与张勇、孙思克、王进宝等率军击叛军,复巩昌、兰州。十五年八月,以临洮、巩昌地瘠民贫,请免上年逋赋。卒于官。 ②(?—1695)清朝大臣。汉军正白旗人。都统石廷柱第三子。尚和硕豫亲王多铎女,授和硕额驸,任内大臣。康熙六年(1667),因元宵节赴宴时讥诮庄亲王博果铎,革内大臣。十三年(1674),以吴三桂叛,为安南将军率师防守镇江,后参赞简亲王喇布军务于江宁。十五年,授平寇将军,统辖江南满洲、蒙古军。十七年(1678),改定南将军,驻湖南茶陵。后因拒诏命,借口兵单道阻,逗留不进守永兴,革职,令随穆占营领队效力。二十二年(1683),追论永兴罪,拟革职籍没,诏宽免。

猜你喜欢

  • 伊塔茶务有限公司

    清末新疆茶叶贸易机构。光绪三十四年(1908),伊犁将军长庚为防止俄商违约倒灌俄茶,奏准设立。初为官、商合办,资本60万两。其中官股20万两,余由汉、回商民认购。专售牧民所喜之晋茶,销售范围为伊犁、塔

  • 都勃极烈

    金建国前女真部落联盟长称号。女真语音译,“都”意为“核心”(一说借用汉语),“勃极烈”意为“官长”、“首领”、“头目”,合为“核心头目”或“总头目”之意。《金史·国语解》谓:“总治官名,犹汉云冢宰。”

  • 借地养民

    清廷允许开放蒙地以消纳内地过剩农业人口的权宜措施。清廷原禁止汉族农民进入蒙古地区开垦土地,后因内地灾荒,大批贫困农民流入蒙古地区寻求生计,乃稽弛禁令,允许暂留,从事耕地,谓之为“借地养民”。《皇朝续文

  • 哈达部

    部族名。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因靠近明设马市广顺关(俗称南关),故又称南关。“哈达”满语意为“山”。因分布于今辽宁省西丰县哈达河畔(今小清河),故名。首领纳喇氏(一说原为完颜氏),世居忽喇温(今呼兰河

  • 逊布尔巴图

    ?—1924清末民初内蒙古伊克昭盟王公。达拉特旗札萨克多罗贝勒之子。光绪二十七年(1901),乘达拉特旗人民因反对天主教失败,被迫赔款之机,鲸吞大批牛羊。三十一年(1905),又在绥远城将军胎谷放垦时

  • 李阿善

    宋代黎州(治今四川汉源县北清溪镇)山后两林百蛮都王、都鬼主,又称山后两林三十七部落王。属乌蛮。大中祥符九年(1016),遣使朝贡。天禧二年(1018),遣将军卑热等150人贡良马、大象、犀、娑罗毯等。

  • 嘉陵道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氐族聚居区。西汉置,属武都郡(治今甘肃西和县南)。为※十三氐道之一。治所在今甘肃西和县西,临近西汉水,一说在今陕西略阳东北。东汉废。

  • 孜洛布扎

    藏语音译,又作孜拉扎,意为僧官学校,亦称孜仲学校。创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由西藏地方政府※译仓主持校务,布达拉宫的囊吉扎仓负责实际管理与教学。派僧官任教,课程以佛经、藏文书法、文法、韵律、诗词

  • 东山部

    党项羌部落名称。唐初,吐蕃兴起后,原居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河曲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的党项羌,受其威迫。在唐政府协助下向西北地区迁徙。迁居庆州(今甘肃庆阳)一带的党项羌部,因其居陇山(今六盘山)以东,故

  • 重台

    元代奴婢之奴婢的称谓。社会等级最低。陶宗仪《辍耕录》:“凡婢役于婢者,俗谓之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