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千户

千户

①吐蕃军事行政建制。藏语称“东岱”,又译作千户所。约7世纪松赞干布掌政后统一吐蕃兵制时建置。统隶于诸“”(“”,藏语音译,意为“翼”)及其长官“如本”(翼长)。是时吐蕃全境共设61个千户,具体分布是:每如辖8个千户、1个小千户和1个近卫千户,共10个千户。吐蕃之伍如、约如、叶如、如拉四翼及上下香雄各10个千户,苏毗如之通颊汉户为11个千户,总计61个千户。千户设千户长(又称部落使)。小千户又称“抚千”,藏语称“东本”。参见“吐蕃兵制”(769页)。 ②职官名。《尚书·牧誓》即有千夫长之武官。宋设千户。金为世袭武职,女真语称“猛安”,隶属于万户,下设“谋克”(百户)。蒙古成吉思汗建国时,曾封授诸功臣95千户,作为世袭军政职务,分领军民。元置大都督府,管辖卫府,卫、府均有千户所,有行军千户、屯田千户、守城千户、挐军千户、钦察千户等名称。设千户为“千夫之长”,隶属于万户。驻守各县者,设千户所统领百户所,上隶诸路万户府。分上中下三等,统兵700以上者为上千户所,500以上者为中千户所,300以上者为下千户所,均置※达鲁花赤1员、千户1员。明代卫所兵制亦设千户所,驻守重要府、州,千户正五品,为一所长官,统兵1120人,下辖10个百户所,上隶属于卫。明朝亦以此职封授羁縻卫所和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明清封授南方及甘宁青土司中的千户,则称为土千户。参见“猛安谋克”(2077页)、 “千户制”(121页)、“土千户”(64页)。

猜你喜欢

  • 旺论

    藏语音译,吐蕃官名。亦可译作“权臣”,即有权势之臣(官)。据《德乌佛教史》载,属于“六大官”(即“六大文字告身”官)之一。位列第五等。分上、下两级。即上级旺论及下级旺论。

  • 噶岱默特

    ?—1775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又译噶达默特。乌什人。初为拜城阿奇木伯克,隶准噶尔。乾隆二十一年(1756),因惧布拉呢敦、霍集占加害,赴伊犁投清军。次年,从定边将军成衮札布征阿睦尔撒纳。寻又以三品

  • 阿桂

    1717—1797清朝大臣。初为满洲正蓝旗人,改隶正白旗。章佳氏。字广廷、文成、号云岩。大学士阿克敦之子。乾隆举人。十三年(1748),随兵部尚书班第征金川土司莎罗奔叛乱。二十年(1755),授参赞大

  • 落俎室韦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亦称落坦部或骆丹部,又曰骆驼室韦。一说“俎”当为“坦”之误,“落坦”、“骆丹”、“骆驼”为同音异写或音转。为唐以前室韦5部中的※深末怛室韦。《旧唐书》等泛称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流经

  • 聂古伯

    见“捏古伯”(1854页)。

  • 拓跋平原

    ? —487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河南王※拓跋曜孙,颍川王提长子。太安元年(455),父卒,袭爵,后改封武昌王。曾随献文帝拓跋弘征柔然,多有战功。拜假节、都督齐兖二州诸军事、镇南将军、齐州刺史,善于怀

  • 窟合真

    即“库合真”(1109页)。

  • 北楼

    见“四楼”(552页)。

  • 即“驼鹿”(1554页)。

  • 葫芦国

    亦作“葫芦王地”。指云南省沧源的班洪、班老、永邦和班况( (1961年已划归缅甸)等地区。因当地佤族相传人最早是从葫芦出来的,故其名可能与此有关。也有以此泛指佤族聚居的阿佤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