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十六国春秋

十六国春秋

书名。传记体晋代北方十六国史。北魏崔鸿撰。100卷,外《序例》1卷,《年表》1卷。作者出身世家,淹通书史,知识广博,历任魏中散大夫、黄门侍郎,加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供职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三朝,备受器重,曾参与议定律令,修撰国书。早有志于修史。鉴于十六国各国国书内容残缺,体例不全,繁简失当,乃自公私藏书及各国旧史广泛搜集史料,积近20年之力,于北魏正光(520—525)中撰成此书。因以晋为正统,虑有冒犯,书成不敢上进。死后,始由其子缮送朝廷。是书于十六国史事,以国别立篇卷,称为“录”;记其君臣事迹,则称“传”。因重视采录各国国书,保存较多珍贵史料,唐修晋书,多加以引用。早佚。现所见者,为明屠乔荪、项琳辑录本,非原书,或谓是托名之伪作。清汤球以《汉魏丛书》中所收此书节抄本为底本,汇集晋书传记及原书文散见于诸书者,成《十六国春秋辑补》100卷。该书记载了十六国时期以匈奴为主建立的汉(后称前赵)、夏,以卢水胡为主建立的北凉,以鲜卑为主建立的前燕、后燕、南燕、西秦、南凉,以羯为主建立的后赵,以氐族为主建立的前秦、后凉,以豗人为主建立的成(后称汉),以羌族为主建立的后秦,以汉族为主建立的前凉、西凉、北燕等国的历史。是研究该时期北方各族政治、经济、军事及相互间关系的重要资料。

猜你喜欢

  • 鲍仁山

    见“特木尔巴根”(1875页)。

  • 答意长官司

    明置。永乐三年(1405),湖广都指挥佥事谢凤等招抚答意苗民,苗族首领石各野等内附。设答意长官司,以石各野为长官,给印章,赐冠带、袭衣、钞币,蠲免其民租徭等。隶贵州宣慰司。其地为苗族聚居区。

  • 察哈台

    见“察合台”(2473页)。

  • 东北通史

    书名。金毓黻(1887—1962,字静奄,号千华山民)著。书成于1941年,凡6卷,有国立东北大学研究室丛书本和1976年台北洪氏出版社本。是书始上古,迄元末,分39章。卷1《总论》,5章,分述东北一

  • 升允

    1858—1931清朝大臣。字吉甫。号素庵。蒙古镶蓝旗人。光绪举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为山西按察使、布政使。后历任陕西布政使、巡抚、江西巡抚。三十年(1904),调察哈尔都统。次年,任陕西总督

  • 察罕诺门汗

    见“阿旺洛桑丹白坚参”(1251页)。

  • 赤尊公主

    唐代吐蕃松赞干布王妃。又作尺尊公主。名贝莫萨。又作拉吉赤尊。尼婆罗(今尼泊尔)人,故又称尼婆罗妃。尼婆罗王约塞果恰之女。唐贞观十三年(639),与松赞干布联姻。增强了吐蕃与尼婆罗的和好关系。曾将不动金

  • 乌重胤

    761—827唐朝宰相。字保君。先世本为乌洛侯国胡人,初以国为氏,徙张掖后,始改乌姓。一说其先出自姬姓,黄帝之后。河东将乌承玭子。少为潞州牙将,后任都知兵马使。元和五年(810),以擒暗通王承宗之昭义

  • 呷西

    解放前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最底层的等级和奴隶。彝语“呷西呷洛”的简译,意为“主子锅庄旁边的手足”,汉称“锅庄娃子”、“家内奴”。约占总户数的10%。来源为因穷困欠债、犯罪等下降的曲诺;抽取的阿加子女;从

  • 孛鲁古台

    见“别里古台”(10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