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黄蛮
南北朝时期北上黄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地名为族称。古代称※荆蛮。南朝齐时属雍州。分布在今湖北蛮河与汴水间。南齐建元二年(480),乘北魏攻齐,※南襄城蛮、司州蛮举兵之机,其首领文勉德(又作文施德)亦举兵攻汶阳(今湖北远安西北),太守戴元孙孤城力弱,虑不自保,弃戍归江陵。荆州刺史豫章王遣中兵参军刘伾绪领军讨之。军至当阳(在湖北省),文勉德请降,使其部落戍汶阳所治城子,令保持商旅。其后裔分别与汉、土家、苗、瑶等民族融合。
南北朝时期北上黄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地名为族称。古代称※荆蛮。南朝齐时属雍州。分布在今湖北蛮河与汴水间。南齐建元二年(480),乘北魏攻齐,※南襄城蛮、司州蛮举兵之机,其首领文勉德(又作文施德)亦举兵攻汶阳(今湖北远安西北),太守戴元孙孤城力弱,虑不自保,弃戍归江陵。荆州刺史豫章王遣中兵参军刘伾绪领军讨之。军至当阳(在湖北省),文勉德请降,使其部落戍汶阳所治城子,令保持商旅。其后裔分别与汉、土家、苗、瑶等民族融合。
十六国时期成汉大臣。略阳(治临渭,即今甘肃秦安东南)賨人,板楯七姓罗氏之后。初为汉王、梁州刺史李寿长史。玉恒三年(337),向李寿献谋,袭据成都,称藩东晋。及攻取成都废李期后,又与解思明(一说应作鲜思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甘孜藏族牧区地方基层组织头人,即村长。一般每一大村均有一人,由大头人委任,任期三年,忠于大头人者可连任。总揽本村寨一切大权,负责召开全村牧民会议,向各村寨传达大头人命令,替大头人催乌
古代北方民族柔然第三代首领。约为4世纪初人。东胡后裔,郁久闾氏。※车鹿会子。父卒,继领柔然部众,仍役属于鲜卑拓跋部,分冬夏游牧狩猎于漠南、漠北,岁贡马匹兽皮。卒后其子跋提继立。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爱和卫。永乐七年(1409)八月置。《满洲源流考》改作爱哈卫,并说清代有爱河,即位于凤凰城(今辽宁省凤城县)东北爱哈边门外的爱哈必喇。今有人定在图们江上游阿也苦河流域
“察里”,契丹语。是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属※涅刺部。
?—1460明哈密忠顺王。又名孛罗帖木儿。蒙古贵族。※卜答失里子。天顺元年(1457),兄忠顺王※倒瓦答失里卒,遣使告哀,明廷从其母弩温答失里奏请,封为忠顺王。在位期间,一岁数贡,其部属屡受明廷封爵。
见“耶律古乃”(1308页)。
清末新疆哈萨克汗王。清同治二年(1863),拒绝沙俄威胁利诱,向清政府请准袭其叔阿勒坦沙拉汗爵,并组织数百牧民支援官兵反抗沙俄对我国斋桑湖东南一带的侵略。
珞巴族部落名。藏族称之为※“卡珞”,西方文献称“达夫拉”。分布在西藏西巴霞曲(河)流域北端比夏一带,人口仅数千人。传说系自天而降的女祖先列德罗登的后裔。包括比夏、夏波、米里和华多四个氏族。男子头戴板瓦
清代八旗都统衙门掌理官兵俸饷的办事机构。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各以骁骑参领1人、章京2人、骁骑校每甲喇1人(即满、汉每旗5人,蒙古每旗2人)组成,专司其事及红白赏恤。各房所造的俸饷册籍,先期咨送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