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冉闵

冉闵

?—352

十六国时期冉魏创建者。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县西北)人。因父瞻被后赵石虎收为养子,遂改姓石,为石虎养孙。以骁猛果锐,拜建节将军,封修成侯,历北中郎将、游击将军。后赵太宁元年(349),以征虏将军随大都督李农征定阳梁犊,兵败新安、洛阳。同年,石虎死,唆虎子石遵杀新君石世。遵即位,受封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辅政。统兵平定沛王石冲。以己功高勋显,未能承袭储贰,怀怨,杀遵,立石鉴,自为大将军、武德王。以屡谋逆废立,为众所不服,连遭乐平王石苞、新兴王石祗、龙骧将军孙伏都讨伐,皆被其平定。青龙二年(350),复杀鉴,自立为帝,改元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诛杀太宰李农、尚书令王谟等朝臣。次年,围攻襄国,迫石祗去帝号。暗结祗将刘显杀祗,灭后赵。继攻杀刘显,焚襄国宫室。永兴三年(352),为前燕所败,被执杀。追谥武悼(或作悼武)天王。

猜你喜欢

  • 祜巴勐

    16—17世纪傣族诗人、文学理论家。“祜巴”傣语意为“导师”,为小乘佛教僧侣中佛爷等级的称谓,“祜巴勐”意为“一方之大佛爷”。以此为笔名著有《论傣族诗歌》。以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论述了宇宙、地球和

  • 羯胡

    即“羯”(2529页)。

  • 香遍国

    见“乾陀罗”(1982页)。

  • 长孙肥

    ?—408北魏大臣。代人。鲜卑拔拔氏(后改长孙氏)。代王拓跋什翼犍时,年13,选为内侍。后从拓跋珪投奔独孤及贺兰部,常侍左右。登国(386—396)初,为大将,从征匈奴独孤部刘显及库莫奚、贺兰部,俱有

  • 恭格车凌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札萨克和硕布延图亲王※策伯克多尔济子。乾隆四十三年(1778)父去世,因年幼未袭爵。四十六年(1781)授公品级一等台吉。札萨克亲王爵由其叔父奇哩布袭。四十九年(1784

  • 白苗

    苗族的一支。名称始见于清代。操苗语川黔滇方言。因穿白衣裙而得名。主要分布在贵州中部、西部及云南等地。在龙里者亦名※东苗,在黎平者亦称白衣苗。详见“苗族”(1335页)。

  • 宽宽两库

    东乡族语音译,意为“绣花绑带”。旧时东乡族妇女腿饰。至清末民国初年,尚流行于甘肃东乡族地区。时东乡族妇女下穿套裤,裤管镶两道绣花边,裤管后面开小叉,中青年妇女用此绣花绑带束住脚管,作为装饰。今已不用。

  • 歇头仓

    又名真珠山、七宝山。西夏对宋朝产粮地的别称。地在葭芦(今陕西佳县境)、米脂(今陕西米脂县) 2城,里外有良田万顷,盛产禾粟。西夏曾占据这里,因有此称。

  • 晾马台

    ①指蒙古族牧民用于控马、吊膘的场地。场上立木桩,系以绳索。至秋高马肥之时,将备用的马匹笼以衔辔,控之于桩,不使饮水食草、奔腾。每匹马控三五日或七八日,每日一匹控半天,使之膘实、耐跑、耐饥,再用于作战、

  • 苏滨水

    即“率宾水”(20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