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党项羌

党项羌

中国古代族名。又称党项,古羌人一支。南北朝末期始活动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河曲一带。从事游牧业。部落主要有细封、费听、往利、颇超、野辞、房当、米擒、拓跋等8部,以拓跋部为最强。隋末唐初相继率部内属,其地设州,各部首领授以官职。唐初,拓跋部首领拓跋赤辞被封西戎州都督,赐姓李。后吐蕃崛兴,因受其威逼,请求内徙,唐王朝遂陆续迁移其部于今甘肃东部、宁夏和陕西西北部地区,其中庆州(今甘肃庆阳)地区的党项部落称东山部,夏州(今陕西横山县)地区的党项部落称平夏部。其未迁留居原地者,为吐蕃所役属,被称为“弭药”。唐末,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因参加镇压黄巢起义,被封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爵夏国公,再赐李姓。据有银、夏、绥、宥、静5州。历经五代,形成以夏州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宋初,在其首领李继迁领导下,抗宋自立。至李继迁孙李元昊,于宋宝元元年(1038)正式称帝建国,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建立以党项羌族为统治民族的王国,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其地“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又立官制,定兵制,建年号,制礼仪,造文字,建学校,崇佛教。先后与辽、宋、金鼎立,共传10帝,历时190年,1227年为蒙古所灭。西夏灭亡后,元称西夏及党项人为唐兀氏,在元代起过重要作用。历经元、明之后,遂渐和汉族及其他民族融合或被同化。参见“西夏”(691页)。

猜你喜欢

  • 元亨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智兴年号。1185—年?。

  • 思果迷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又作果迷卜咂族。洪武十三年(1380),归顺明廷。属西宁卫管辖,其地在今青海贵德南。其族分上、下2族。岁输马约50匹。盈缩不齐,时或不至。万历二十三年(1595),兵备刘敏宽前往其地招

  • 奥剖

    怒语音译,意为“最尊敬的父辈”。旧时云南省怒江的怒族对舅父的称谓。怒族人认为“天下最长的是道路,亲属间最长者为舅父”。在习俗上,外甥女出嫁时,舅父可得一条牛的彩礼。在舅父面前不能开玩笑,以示尊敬,反映

  • 熟户

    宋代汉族对党项族部落族帐人户的称谓。与生户相对。一作属户。指唐代后期开始内迁并散居于今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内蒙古等地靠近汉族聚居地区,或入居州城与汉族杂居,从事农业、手工业的党项羌人。有的党项贵族地

  • 卡地喀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卡地喀哇寺、喀的喀寺、卡地沟寺,清代汉文文献称静宁寺。“卡地喀”,藏语意为“乌鸦嘴”。在青海民和县。宗喀巴弟子索南桑布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建。为民和县内格鲁派较大寺院之

  • 朗结曲丕

    清代后藏扎什伦布寺札萨克喇嘛。藏族。为人老成,通晓经典,僧俗倾服。咸丰三年(1853),七世班禅丹白尼玛圆寂,在班禅呼毕勒罕出世前,依例受命管理札什伦布寺僧俗事务,赏“色哷本诺门罕”名号及印信、敕书。

  • 官票

    见“省票” ②(1626页)。

  • 得胜口站

    元代驿站名。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西路(又称纳钵西路)驿道上的驿站之一。北距野狐岭站30余里,旁为荨麻林,今称洗马林。拉施特著《史集》称荨麻林居民为中亚撒麻耳干人,马可波

  • 李庠

    247—301西晋末年官员。字玄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东羌猎将※李慕第三子。初仕郡督邮、主簿。以才兼文武,善骑射,晓军法,拜中军都督。元康(291—299)末年,以洛阳方乱,称疾去官。

  • 高承祖

    渤海王国大臣。仕于宣王大仁秀时。唐宝历元年(日本天长二年,825)冬,时官政堂省少卿,奉命率103人访日。十二月抵隐岐登陆。因日方前已约定12年一通聘,此行未届期,适同行释贞素携日留唐学问僧灵仙托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