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克失旦

克失旦

明代东蒙古部名。明代汉籍亦译作“黑石炭”、“克石炭”等。清代文献译作“克锡克腾”、“克西克腾”、“克什克腾”等。名称源于成吉思汗时创立的扈卫军“客失克田”(怯薛丹)。游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以北,为察哈尔万户的属部。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统一六万户后,将该部封与第五子斡齐尔博罗特(阿赤赖台吉)。达延汗长孙卜赤汗主政后,成为其五大营之一。林丹汗时期,为其八大营之一。林丹汗卒后,归降后金,清设克什克腾旗,今为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

猜你喜欢

  • 李彝昌

    ?—909夏州党项羌首领。本姓拓跋氏。唐末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拓跋思恭孙,李仁祐子。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十一月,李思谏卒,军中遵遗命立其为留后,不久即被授为定难军节度使,正授旄钺。三年,被夏州都指挥

  • 蛮左

    南朝至隋时对聚居“左县”诸少数民族的习称。又称“左”或“左人”。分布在今湖北大部、湖南北部、河南南部。当时宋、齐多在西起荆州东至南豫州各郡诸蛮聚居区置县,称“左县”,居民称“蛮左”。《宋书·州郡志二》

  • 萧韩隐

    见“萧排押”(1998页)。

  • 开州教案

    贵州开州各族人民反洋教斗争。同治元年(1862)正月十五日,开州夹沙龙地区人民祭龙灯欢庆节日。法国传教士文乃耳以教民信仰天主为由,令教民拒不参加节日庆典。群众与教民发生冲突。知州戴鹿芝以破坏礼俗为由,

  • 克什特

    ?—1649清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西喇氏。世居科尔沁地方。崇德八年(1643),随阿巴泰征明山东,败范军门兵。顺治元年(1644),从英亲王阿济格镇压农民起义军,至陕西延安府,数败义军。三年(164

  • 戈拉

    独龙语音译,即木锄。见“时而魁”(1068页)。

  • 卜鲁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布拉卫,并说清代有布拉山在宁古塔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西南110里。

  • 铜鞮羌

    ※东羌的一支。又作同筈、同蹄、桐堤等。原为※西羌的一支。东汉章帝二年,徙羌降者于河东。永初元年(107)西羌大起义时,一批义军经过河东,进入赵魏,对京都洛阳造成威胁。五年(111)以任尚为侍御史,击众

  • 耶律有尚

    1235—1320元朝文臣。字伯强。契丹族。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为辽东丹王※耶律倍之十世孙。以祖父曾官东平,为籍。早年受业集贤大学士、国子祭酒许衡,研习性理之学。至元八年(1271),为斋长,助衡教

  • 耶眉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耶眉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巴丹语支。使用人口有2600左右,居住在台湾本岛东南45海里的兰屿岛上。共有6个部落,红头、渔人两个部落在红头村;椰油部落在椰油村;东清、野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