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佛宫寺释迦塔

佛宫寺释迦塔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俗称天柱。因全部以木结构建成,又称应县木塔。座落在今山西应县城西北隅。总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为我国现存最古的一座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之一。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宁二年(1056)(一说建于后晋天福年间,辽清宁二年重修),辽道宗赐额“释迦”。塔下寺院金时称宝宫禅寺,拥地40余顷,规模宏大。极盛时,有寺僧数百人。明时更今名。至清,规模大为缩小,同治五年(1866),大殿遭毁。塔建4米高台之上,外形恢宏,特点鲜明。呈八角形,外观五层,实九层,中有四暗层;因首层重檐,遂为六檐。整体庞大,然各层屋檐上配以向外挑出之平座与走廊,以及攒尖塔顶与向上铁刹,外观不感凝重,予人以雄奇华美之形象。仰望是塔,层层斗拱,八面勾栏,重重迭迭,似莲花盛开,故有人诗赞:“远看擎天柱,近视百尺莲。”塔上悬有“百尺莲开”匾。全塔木结构,运用54种斗拱,筑造手法多样,可谓集斗拱之大成。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塔内每层皆有塑像,底层塑像高约10米。内壁间有壁画。像、画皆为典型契丹时代风格。木塔建成至今近千年,经多次地震,据《大同府志》载:元顺帝“至元间,地大震七日,房屋尽圯,塔屹立不动。”近年,邢台、唐山、内蒙古和林格尔地震,塔皆未损,令世人称奇。充分体现我国古代建筑学的伟大成就。建筑界称其为“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的典范”,具有极高学术研究价值,在世界建筑设计史上占重要地位。1974年维修时。在塔内发现契丹时期抄刻的佛教经卷、绘画、佛像、七珍等珍贵文物160件,其中木刻板契丹藏,为首次发现。是塔建造,当地流传一动人传说,鲁班兄妹云游至应县,见人勤劳,欲建一座12层木塔,妹以夜做12双绣花鞋为赌,激兄一夜建成,五更时,鲁班尚睡而不动,至旦,妹见塔逐层上拔,益高,大叫一声,塔受惊飞去3层,落到内蒙古,至今留下9层。

猜你喜欢

  • 屈兰

    汉代匈奴部落名。南北匈奴分裂后,隶属北庭。章和元年(公元87年),北匈奴为鲜卑所败,遂与储卑、胡都须等58部20万人、兵8千,至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一带)、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朔方(治今内蒙

  • 干脱总

    见“恩拉达卜”(1870页)。

  • 天义常

    铺号名。北京蒙古族手工艺人葡萄常开设。葡萄常原籍蒙古,隶满洲正蓝旗,后迁居北京。因姓常,善于制作工艺品玻璃葡萄,故称。后传至常在(1852—1932),初为家庭手工业,清光绪三十年(1904),慈禧太

  • 太和

    ①后赵高祖明帝石勒年号。328—330年,凡3年。 ②十六国时期成汉(大成国)后主李势年号。自公元344—346年,凡3年。 ③北魏高祖孝文帝元宏年号。477—499年,凡23年。

  • 噶珊

    即“嘎山”(2448页)。

  • 咎犯

    见“狐偃”(1481页)。

  • 空格斯

    准噶尔地名。原为维吾尔语,意谓“踏地有声”。今新疆巩留县地。因地有空格斯河得名。地势宽平,水源充足,牧草丰茂,宜耕宜牧。旧为准噶尔乌鲁特、霍尔博斯鄂拓克驻牧地。乾隆二十年(1755)秋,准噶尔宰桑克什

  • 龙江

    即“黑龙江”(2227页)。

  • 拓跋丕

    ?—444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太宗明元帝※拓跋嗣次子,母慕容氏。少有才干,为父钟爱。泰常七年(422),封乐平王,拜车骑大将军,改骠骑大将军。太延元年(435),与镇东大将军徒河屈垣率军4万伐北燕,

  • 耶律术烈

    ?—1123辽皇室。契丹族。为辽兴宗※耶律宗真三弟耶律吴哥之四世孙。辽亡前夕,保大二年(1122),在女真军进逼下,随天祚帝西逃夹山(今内蒙古武川西),走投无路,天祚帝欲投西夏,不从,与皇子耶律雅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