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八分公
即“入八分镇国公”(34页)、“入八分辅国公”(34页)。
即“入八分镇国公”(34页)、“入八分辅国公”(34页)。
苗族以前没有本族文字,1905年英国传教士柏格理(Samuel Pollard)与苗族人士杨雅各、汉族人士李斯提反等为居住在云南省昭通、彝良、大关、永善、巧家、武定、禄丰、禄劝、楚雄、曲靖、宣威,贵州
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农业祭典。时间在八月上旬,正值谷物开花结实季节,人们惧怕冰雹、大风、天旱和病虫害。故举行隆重祭典。祭时剽牛,由“贝马”(巫师)念祷词,大意是:现在稻谷已经扬花,我们将这头牛献给祖先
契丹语官名。又作“梯里已”。《辽史·国语解》称:“惕隐,典族属官,即宗正职也。”※耶律阿保机称帝第二年(908)始置,以皇弟※耶律剌葛为首任。据《百官志》,契丹设有“大惕隐司”,下设惕隐、知惕隐司事、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治蒙舍城,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城北15里古城村。系南诏根据地,直接统治区。参见“十睑”(8页)。
明代藏传佛教噶当派僧人、学者。藏族。山南泽当人。通晓佛教史,明正德七年(1512),撰写了一部关于噶当派弘传历史著作,书名《大业噶当教史》,全称《噶当传记噶当佛教史明释》,全书417页,以木刻本传世,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创始人为后藏夏鲁寺住持※布顿·仁钦朱。始创于元。按布顿所著《布顿佛教史》云,该派之由来,初为后藏大德桂哇益西雍仲,其弟子杰尊喜饶迥内修建夏鲁寺(又称夏鲁阿莫寺),后此人赴印深研佛法,
回族社团。1933年成立于山西太原。发起者有马君图、尹光宇、马子静、马淳夷等人。宗旨为广布伊斯兰教教义,译印标准《古兰经》,选印古今名著。曾支持杨仲明等著名经师,翻译出版《古兰经大义》。曾于1937年
见“萧撒葛只”(2003页)。
汉(匈奴)刘渊年号。308—309年,凡2年。
明代云南永昌(治今云南保山县)罗板寨首领。景颇族。曾任百夫长。相传其时景颇族有父死收其庶母、兄弟卒纳其嫂娣之俗。其病笃将死,其妻方艾,欲持刀杀妻。妻惊问其故。曰:“我死,汝将归我弟矣”。反映了景颇族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