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速忙可
见“也速蒙哥”(143页)。
见“也速蒙哥”(143页)。
汉代地名。又作光禄城。故址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光禄勋徐自为所筑,故名。宣帝甘露三年(前51),匈奴呼韩邪单于朝汉,自请留居于此,以卫该城。
507—531北魏皇帝。528—531年在位。鲜卑元氏(拓跋氏)。献文帝※拓跋弘孙,彭城王元勰第三子。孝明帝初,以父有鲁阳卫拥之功,封武城县开国公。幼侍孝明帝于禁内,深受亲信。孝昌二年(526),进封
?—1217蒙古国大将。又译孛罗忽勒、博罗浑、钵鲁欢、孛罗浑、博鲁温等。许兀慎氏。以智勇著称。原附属主儿乞部,南宋庆元三年(1197),主儿乞部亡后,被铁木真(成吉思汗)母月伦收为养子,充当“那可儿”
即“兴隆笙”(916页)。
彝语音译。意为“谚语”。彝族人民在千百年中,总结生产和生活实践经验,得出一些公认的道理,成为社会舆论所依据的准则。内容以自然界的万物及人类自身,比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理。如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它形成
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镇南王※脱欢孙,脱不花子。泰定二年(1325),父卒,年幼,以叔父帖木儿不花袭王位。天历二年(1329),袭父爵,镇扬州。至正七年(1347),奉命平定集庆起义军,继与叔父威
见“折掘部”(1056页)。
见“亦力克卫”(872页)。
普米语音译,意为“白人”。古时部分普米族先民的自称。今滇西北,四川木里、盐源、冕宁和九龙县等地原“西番”的自称。因古以“白额虎”为图腾,故名。参见“普米族”(2291页)。
唐时疏勒王。天宝十二年(753)赴长安,受封为折冲都尉,赐紫袍、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