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骨城

乌骨城

古地名。因傍乌骨江(今叆河)而得名。是高句骊军事重镇,置傉萨(即都督)驻守。故址在今辽宁凤城县东南凤凰山与高丽山之间,旧有说在今辽宁本溪县西南连山关。唐太宗征高丽至安市(在今宁海城县境),高丽降将高延寿、高惠贞曾献计先取此城,使“当道小城”望风溃奔,以便攻取平壤。

猜你喜欢

  • 旄牛

    古地名。因旄牛山得名。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旄牛县,治今四川汉源县南大渡河南岸。东晋永和(345—356)中废。南朝宋复置,不久复废。齐、梁属沈黎僚郡地。北周设黎州。隋开皇中置沈黎县。大业(605

  • 拉喜彭楚克

    清朝前期蒙古族著作家。其著作《水晶珠》是蒙古文献中重要著作,保存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并收录了蒙古古代传说故事。如《孤儿传》就是有240余行的短篇叙事诗。该书得到国内外蒙古学家的重视,西德、日本均对此

  • 忽答

    蒙古语音译,意为“姻亲”,《华夷译语》作“古答”,称为“亲家”。古代蒙古社会中姻族间泛用的一种称谓和婚姻习俗。凡男女缔姻,双方氏族男性成员之间互称忽答,彼此有义务互相援助,并长期联姻,互相聘嫁。如,弘

  • 兀纳失里

    见“纳忽里”(1270页)。

  • 文保百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称多县城附近,与称多部落杂处。百户住卡昂庄。以农业为主。清雍正年间(1723—1735)西宁办事大臣达鼐勘界后,部众多为德格土司所属石渠、邓柯等地移民,原寄居称多、拉布、固察等地,后

  • 扯儿必

    蒙元官名。又译“扯儿宾”、“彻儿必”、“阇里必”。《元朝秘史》简释为“官人”,无详解;《蒙古译语》释为“宰相”;《登坛必究》译作“把总”;那珂通世《成吉思汗实录》解释为“侍从官”。近人依其职守,认为近

  • 打比

    壮族传统球类运动之一。亦称“打棍”。流行于广西壮族地区。参加者数人至十数人不等。秋收后在田间或广场上举行。事先准备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硬质木球和一根长约30厘米、宽约3厘米,厚约1厘米的扁平木棒,与一块高

  • 后赵明皇帝

    见“石勒”(447页)。

  • 静州

    州名。本唐保静县,五代后汉以静边羁縻州(在银州,今陕西米脂县境)改置,隶定难节度,宋废为保静镇。宋咸平四年(1001),李继迁攻取后又置,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境。元废。

  • 一九○四年英军侵藏战争

    1903年,英印政府派遣荣赫鹏上校以谈判通商为名,率军直抵西藏岗巴宗。由于该地设防,又调集庞大兵力突然从亚东、帕里入侵。1904年,在曲米新古设和谈骗局屠杀藏军,并在江孜经激战进入拉萨。英军沿途烧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