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府
元代地方官署名。隶中书省。设治所于开平县(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世祖中统元年(1260)置开平府。四年,改上都路总管府。至元十八年(1281,一作十九年),并为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府。秩正二品。掌守卫上都宫阙城郭,调度本路供亿,兼理营缮内府诸邸、都宫原庙、尚方车服、殿庑供帐、内苑花木,及行幸汤沐宴游之所,门禁关钥启闭之事,兼治民事。车驾还大都,则领上都诸仓库之事。置留守6员,同知、副留守、判官各2员。下领修内司、祗应司、器物局、仪鸾局、兵马司、警巡院等机构。
元代地方官署名。隶中书省。设治所于开平县(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世祖中统元年(1260)置开平府。四年,改上都路总管府。至元十八年(1281,一作十九年),并为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府。秩正二品。掌守卫上都宫阙城郭,调度本路供亿,兼理营缮内府诸邸、都宫原庙、尚方车服、殿庑供帐、内苑花木,及行幸汤沐宴游之所,门禁关钥启闭之事,兼治民事。车驾还大都,则领上都诸仓库之事。置留守6员,同知、副留守、判官各2员。下领修内司、祗应司、器物局、仪鸾局、兵马司、警巡院等机构。
地名。即今嫩江县城。位于齐齐哈尔城北435里,诺尼江(嫩江)南岸。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建。二十九年至三十九年,黑龙江将军移驻于此。同时以副都统、城守尉官兵镇守。清初至民国年间,八旗驻防官兵及迁入
见“罗桑却吉坚赞”(1424页)。
见“土河”(63页)。
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东汉时对匈奴南北两单于庭的称呼。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匈奴左贤王蒲奴袭单于位,右薁鞬日逐王比以己为前乌珠留若鞮单于长子,不得立,怀怨恨,遣使奉献匈奴地图于汉,为单于所疑,惧诛,起所领南边八部众备
即“载淳”(1844页)。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六等级封号之一,授龟纽银印。至元二十二年(1285),亦乞列思部主孛秃后裔唆郎哥驸马受封,后由其子不怜吉歹驸马袭封。至大四年(1311),知枢密院事铁木儿不花受封。至顺元年(1330
解放前伊犁乌孜别克族学校名。初创于18世纪70年代末,原为乌孜别克清真寺宗教学校,初仅能招收学生40—50名。20世纪初,规模扩大,教学内容逐步向现代化过渡。30年代时发展成为正规制小学,改名为“鲁西
?—503高车国创始者。亦作阿至罗。原为漠北高车副伏罗部首领,役属于柔然。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因不愿随柔然豆仑可汗对北魏战争,劝之无效,乘柔然“乱离,国部分散”之机,与堂弟穷奇率部10余万落,击
元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俄罗斯境内叶尼塞河上游。“益兰”意为蛇,传说山民见一巨蛇,因以为名。世祖至元七年(1270),置吉利吉思、乌斯、撼合纳、谦州、益兰州等处断事官(又称益兰州等五部断事官),治所益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