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万户

万户

①吐蕃时的一种军事行政建制。藏语称“khri sde”。约七世纪松赞干布掌政后统一吐蕃兵制时建置。统隶于五如(“”,藏语音,译意为“翼”)及其长官“如本”(翼长)。这种万户多见于河陇吐蕃占领区。如在陇山一带建“通颊五万户”;吐谷浑也有万户设置。万户首脑称“万户长”,又称“一万人将”。万户下又有千户、百户、十户之设置。参见“吐蕃兵制”(769页)。 ②金元时期军官名。金太祖时始置,对才堪统众者授之,许以世袭,统领猛安(女真语“千户”、“千夫长”之意)、谋克(“百户”、“百夫长”之意),隶属于都统。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以其世袭,户逾数万,权势过重,罢之。南宋开禧二年(1206),成吉思汗建蒙古国时,封授勋臣为左中右三万户,分领所属军民及辖地,蒙古语称“土绵”。以博尔术为右翼万户,管区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木华黎为左翼万户,管区东抵合剌温山(今兴安岭);纳牙阿为中军万户。另以豁儿赤为镇守林木中百姓的万户。下置千户。元代定为军制,在各路分设万户府,统领千户所,隶中央枢密院,战时隶行枢密院。分上中下三等,管军7千以上者为上万户府,5千以上者为中万户府,3千以上者为下万户府,均设※达鲁花赤、万户、副万户各一员。又有海道运粮万户府,掌管每年海道运粮供给大都(今北京),官制与诸路万户府同。明初,除在西藏仍设万户府,封授藏族头人为万户之外,其余均废。明代东蒙古地区的万户则成为部和大领地,至达延汗时,又成为东蒙古的军事、行政建制。参见“六万户”(382页)。

猜你喜欢

  • 奴儿干都司

    明官署和政区名。“奴儿干”,一作“弩而哥”、“讷而干”;清人改作“尼噜罕”,满语,意为“图画”。明永乐七年(1409)置。此前,明王朝已在黑龙江流域等地区设置115卫,形势要求建立高于卫所级的统一领导

  • 沐川长官司

    明、清四川彝族土司名。明洪武四年(1371),当地头目悦德忠归附,授四川屏山县世袭沐川长官司长官,赐姓悦,属马湖土知府(治今四川屏山县)。清顺治九年(1652),长官悦峣瞻投诚,仍授长官,颁给印信、号

  • 应墨客

    布朗语音译,意为“男到女家过婚姻生活”。20世纪80年代以前,云南西双版纳布朗族中流行的从妻居婚姻习俗。青年男女举行“节”礼(成年礼)后,经过恋爱订婚,男青年就可与未婚妻同居,布朗语称“都尔苦戛”。有

  • 塔不烟

    ①见“萧塔不烟”(2002页)。 ②见“答不也”(2238页)。

  • 李越

    ?—338十六国时期成汉宗室、大臣。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成汉君主※李雄庶子。初为车骑将军,屯江阳(今四川泸州市)。成汉玉衡二十四年(334),父卒,对从兄弟李班即位,心怀不满,乘奔丧之机

  • 感木鲁

    见“哈密”(1630页)。

  • 阿里克千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阿里克又作阿力克、阿柔。在青海省海北部祁连县大通河北,东界门源,西南接蒙古默勒郡王旗牧地,北邻甘肃民乐县。牧地包括今祁连县峨情、草达坂、野牛沟及默勒等乡。原驻牧曲什安河流域,即今海南兴海县

  • 上京银币

    现仅见铸有契丹大字的银币。1977年5月于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遗址处发现,现藏该旗博物馆。圆形方孔,直径4厘米,正面铸契丹大字4字,一说意“天朝万顺”;背面刻契丹大字8字,两字一组,为后

  • 门巴戏

    门巴族传统的民间戏剧形式。在民间舞蹈基础上演变而成。演出时,根据角色的不同,演员分别戴不同脸谱的面具,扮演动物形象,需披挂动物服饰。以舞蹈表演为主,少有道白。唱词采用散体歌谣形式,曲调随内容和情感而变

  • 青把都儿台吉

    ①(?—1591)明代蒙古右翼永谢布万户喀喇沁部领主。又称昆都仑歹成台吉,简称青把都。孛儿只斤氏。※巴尔斯博罗特济农孙,※昆都力哈次子。驻牧于张家口至独石口以北塞外地区。隆庆五年(1571),明蒙达成